返回列表 发帖

2011年多方因素成下乡“拦路虎”

由于遭遇原材料涨价、领取补贴手续繁琐、网点建设不完善等问题,电动自行车下乡这一利好政策面临尴尬境遇。同时,不到总数10%的企业进入招标体系,下乡政策导致电动车行业正在形成产业巨头。近日,多家企业反映了电动车下乡政策存在的问题,究竟电动自行车遭遇了哪些拦路虎?

多方因素成下乡“拦路虎”

      “2011年,电动自行车被纳入国家家电下乡补贴范围。这充分反映了国家对电动自行车产业的认同。但多方面因素成为电动车下乡的‘拦路虎’。”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告诉笔者。

          首先,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整车企业议价能力丧失的双重压力下,下乡对越来越多的企业而言形同鸡肋,企业的下乡热情也随之下降。

1_234521_3.jpg



        其次,未中标企业以“支持家电下乡厂家直补”为理由降价、打政策擦边球降价,让中标企业在这些省份面临尴尬境遇,甚至有个别企业无奈坦言希望取消自己的中标资格。

        据来自江苏、天津等地区的电动车经销商介绍,根据电动自行车下乡政策的要求,购买中标车型的消费者需为非城镇户口的农村居民,在购买电动自行车后由售车店面在店内登录家电下乡专用网络录入相关信息获得补贴资格。然而,能有网络接入条件的大部分经销商都在城市门店,农村门店大部分都暂无网络接入。农村消费者在购买中标车型时,往往还需要到临近的城市购买。

        此外,根据行业消费习惯,不少农村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自行车时都会和经销商砍价,但中标车型必须严格按照投招标过程中的中标价格销售,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相左。这些问题也成为不少经销商烦恼的一个因素。


适应农村市场最重要

        尽管电动车下乡遭遇众多难题,但业内人士仍然认为,电动自行车下乡对于电动自行车产业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电动自行车下乡的机遇首先是利好的机遇、是市场拓展的机遇、是发展的机遇,有利于一部分电动自行车企业迅速壮大、做强,推动产业发展。

        马中超介绍说,目前电动自行车标准仍在修订,由于方方面面的意见仍然分歧较大,电动自行车标准修订的难度依然很大。他透露,电动自行车下乡会对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修订产生一定的影响。应该从“包容性增长”和“包容性发展”的角度对电动自行车的标准进行修订,给予行业一定的包容性。

        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龚孝燕认为,企业自身要积极组织人、财、物等资源对目标市场进行产品研发、精准传播、网点建设、售后服务体系完善等工作,要加快自主创新的力度,调整研发机制,增强行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改变行业同质化、低质化、“无品牌”的现状。

     “最为重要的是,电动自行车在下乡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应农村市场的需要,要结合农村市场的特点来设计、来制造、来服务、来维修电动自行车。”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主任陆金龙说,电动自行车产品虽然下乡,但是农村需要的产品跟城市需要的产品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农村需要有一定的载重量,电动自行车应该结合农村的道路情况、电压情况、农民需求来设计和制造,因为在一定程度上电动自行车在农村不仅是个人交通工具,它还是生产的工具,所以电动自行车下乡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还需考虑到更多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探寻出一条更好走的“下乡之路”。
星网电动车软件销售热线
TEL:0519-85125169-813      
QQ:1666391371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