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浅析电动车行业的“七年之痒”

如果为电动车产业的发展轨迹划分阶段的话,业内人士一般认为,1995年至1997年应为初级诞生阶段,1998年至2003年为规模化发展(市场导入)阶段,从2004年开始至今,电动车产业开始进入超速发展的阶段,也被称为井喷阶段、白热化阶段。

  随着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大大刺激了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扩散,全行业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蓄电池寿命和容量提高了35%,电机从单一的有刷有齿电机发展成为无刷高效电机为主流,寿命提高了5倍,效率提高了近30%,爬坡和载重能力提高约3.5倍。

  而且,电池也由单一的铅酸电池演变出多类型的高性能电池。特别是锂电池的出现,更进一步推动了电动车的发展。这期间,虽然竞争激烈,但电动车市场更是有增无减。以郑州为例,继豫州摩配城成功转型电动车市场之后,郑航电动车航母城于2007年7月1日开业,南三环摩配城逐渐成为电动车品牌的集散地,北区王寨自行车市场渐渐转型为以电动车为主的市场,大学路、丰产路、嵩山路等一些电动车销售聚集路段日渐形成规模。

  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了一波波的震荡和起伏。尤其是近三年来,有些状况甚至让业内人士都捉摸不透,心惊肉跳。

  今年5月份,四部委联合下文,要求整改当下电动车产业,限期淘汰在用“超标”电动车。这一消息又在电动车行业中引起巨大震荡,再次让行业发展迷失方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铅污染的消息紧接着又波及电动车行业,大部分铅酸电池厂家被迫关停,电池涨价,电机涨价,电动车的生死存亡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一次次动荡,让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也给电动车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要想使电动车行业健康发展,行业标准亟待制定、产品结构亟待调整、管理措施亟待规范等都摆在了管理部门的面前。
星网电动车软件销售热线
TEL:0519-85125169-813      
QQ:1666391371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