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限摩”要打好民生组合拳

来源:南方日报    2011-8-26
   再过段时间,三水中心城区就要正式开始限摩了。虽说限摩是整顿城市交通秩序、提高文明程度的大势所趋,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摩托车仍是不少三水市民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限摩对相当一部分市民的出行、生活造成影响势必不可避免。那么,如何尽量减少限摩之痛呢?笔者认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在限摩的同时,必须打好一系列民生组合拳。

  在正式限摩前,最首要的就是要妥善解决市民的出行难问题,完善公共交通服务是当务之急。

  三水出租车服务的恶劣已经远近闻名,拒载、不打表、服务态度差已经成为不少三水出租车的“作风”。在今年3月的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中,三水出租车服务成为所有实地考察项目中扣分最严重的一项,仅得10分,比全市平均得分少了62分。相关部门随后大力度开展明察暗访,但收效甚微。限摩对出租车行业显然是一大利好,在此情况下,如何规范市场、提升服务,相关部门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和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才行。

  三水公交车虽然司机服务态度普遍较好,但车辆残旧、班次少、候车久、收费偏高等问题由来已久。目前,随着城市的发展、楼盘的兴起,旧有线路的设置也被广大市民诟病。今年早些时候,相关部门已开展相关线路的调整,并计划改变旧有的公交运营模式,增加150辆公交车,但眼看着限摩即将拉开序幕,这一系列措施却迟迟未见实质性的进展。

  公共自行车也是丰富市民出行方式的一种选择,且低碳环保。随着理念的改变,人们已普遍认为:能让自行车成为舒适的出行方式的城市,才能称得上是宜居的城市。南海、禅城等地实施一年以来,广受市民欢迎。三水在建设绿道之初,也曾表示要在城区设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但时至今日仍无任何风吹草动。

  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的当下,如何理顺摩拖车搭客仔、卖车行、修车行等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让他们顺利转型过渡,也是地方政府必须仔细考量的问题。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