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摩市支流出路在何方

文章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佚名

   无论是在市场极度成熟的欧洲,还是在消费意识初发萌芽的中国,摩托企业们都在为扩大市场份额而努力。

    然而,对于中国摩帮,大排量会是那唯一的救命稻草吗?

    趋势 大排吆喝渐成主流

    稍早举办重庆摩展上,吃腻了“萝卜青菜”的消费者,看到厂家带来的“鱼翅鲍鱼”,口水流了一地,纷纷围了里三层,外三层。这让众多厂家欣喜若狂,仿佛挖到了金矿。

    一夜之间,摩托行业众人皆谈大排量。国际一线品牌北京、上海、成都建店,开售大排产品。国产品牌上马大排新品。连众多不知名的小厂,都把大排的模型给拿了出来。

    各地车迷活动也是风起云涌。前来参加的车主,起步排量就是400CC,没有大贸哈雷,也得搞台碣石“进口”的本田。厂家对这一群体的营销也是重拳出击,每有活动,企业赞助吃喝一条龙,让车迷大呼过瘾。

    现实 前十月大排跌了6成

    一向引领行业之先的合资品牌,似乎对大排风并无涉足过多。

    参加2013年重庆摩博会的豪爵铃木,仅推出了3款个性化小排量车型。在本田的展台上,众望所归的CBR300并没有国产。

    在一次与媒体记者交流中,华南某合资品牌的宣传负责人表示,“目前大排量市场有多大,谁都说不清楚,大排量要国产,几十亿设备投进去,量达不到,亏本了找谁算账?”

    据中汽协数据,2013年前10月,国内250排量(不包括250)以上的产品,仅卖出2215台,同比下滑63%.国内城市禁摩政策的步步紧逼,摩托车企业宣传方式的剑走偏锋,大排量用户群体关起门来的卡拉OK,让这个圈子显得“曲高和寡”。

    近日,记者参加华南地区某网站组织的年度车迷聚会。热闹的人流年复一年,但铁杆粉丝还是那一撮。组织方的海报上,其2006年举办的聚会,参与人数达到了800人,直至今年,参与人数也仅达到了1000人。

    探讨 个性化不等于大排

    摩托车被政策推向农村,社会主流群体的缺位,导致了摩托车文化中大排文化的野蛮生长。

    在市场低迷,常规产品增长乏力的时代,摸不着北的企业,正在被这野蛮生长的文化支流所误导,并投身其中。

    摩托车的市场需求,更应该回归至个性化的代步工具,其次是休闲旅行的工具,最后才是改装、大排量、赛车、极限运动。在中国,大排量属于个性化,却不等于个性化。

    精明的厂家早已发现问题的根本。近期,几大合资品牌同时促销,把常规车型利润压至极限的同时,向市场推出多款个性化的125CC、150CC产品,以迎合年轻消费群体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继续把握主流。

    “大排量只是敲门砖,我们要卖的,还是小排量的个性化车,那个有利润。”在一次市场探讨中,重庆某国产品牌广东区域负责人说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