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是时候做回那个传奇了 Honda NR500

时间:2015-10-26  文章来源: 本田中国

时光倒流回1977年,

在阔别MotoGP赛道十年之际,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商,

Honda还能不能续写RC赛车的神话?

或许NR500可以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

001.jpg


▲NR500

是从冠军退位后昙花一现,还是去做回那个阔别已久的神话?

1977年末,在距离RC赛车在赛道上的辉煌早已阔别十年之际,Honda发出了重返MotoGP赛场的宣言,并制定了这样的3个目标:

1、通过比赛开发创新性的技术;

2、通过赛车研发为将来培养核心的技术人员;

3、参赛3年内取得世界冠军。

全心倾注,只为Honda的坚持

1.5亿美元的资金预算,相当于当年的12架F14“雄猫”战斗机,或现今的两架F22“猛禽”战斗机。足见Honda对这次项目的重视程度。

本次研发由当时车坛大神级的人物“入交昭一郎”总负责。入交昭一郎,毕业于东京大学航空专业,年仅26岁就主持设计了本田F1赛车的V12引擎RA273,具有丰富的引擎开发经验和天才般的创造力。项目组将新赛车命名为NR500,即“新型赛车500”的含义。

扬长避短,孤注一掷

然而,在全心倾注、放手一博的同时,NR500所面临的回归之路也并非坦途。当时的500cc级比赛所使用的主流车型均采用2T引擎,也就是2冲程的引擎,要从中脱颖而出,就要采用燃烧效率更高的引擎,因此,Honda便对充气效率高、燃烧效率高、油耗更低、排放更环保和寿命更长的4冲程内燃机寄予了厚望。但这也意味着其他小伙伴的设备输出110马力要转10000下,而Honda的设备需要转20000下才行。

为了完成这一挑战,Honda 生产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椭圆气缸“,为了提高转速及气缸内的燃烧速度并符合FIM的500CC赛车气缸不得多于4个的比赛条例,设计师们还以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将V8引擎相邻的两个活塞合并为一个,于是椭圆活塞的神话就此诞生。

002.jpg


与此同时,椭圆活塞这条通往内燃机技术巅峰的路上也充满了挑战。研发过程基本等于“从无到有”。尽管如此,NR团队还是以闪电般的速度,在半年内,为这台机器装上了8气门的缸头。

但原型机的测试非常不顺利,转速超过10000转后,发动机的可靠性就严重下降。但是,Honda的设计团队没有退缩也没有更弦易辙,而是继续埋头踏实的投入工作,要把“不可能”变为现实!

003.jpg


▲NR500的缸头,每只气缸配备8只气门,2只火花塞

1979年4月,首台500cc的4缸原型机制造完成,不过马力输出只能达到90P。

为了提高引擎的可靠性,Honda单独开发高强度新型金属,降低曲轴的振颤量;

偏执狂般的0度曲轴,只为达到极端激进的点火次序;

004.jpg


▲NR500的曲柺采用了0度间隔设计,这意味着极端激进的点火次序

为了减少引擎制动力而为NR500加入的的滑动离合器。

005.jpg


▲NR500紧凑的滑动式离合

所有的近乎偏执的改进,都是为了极尽所有提升这颗引擎的性能。

脱胎换骨

随着引擎开发接近尾声,车架的开发也在有条不紊的进展之中。由于NR500实际上是一台V8引擎,使得NR的引擎宽度异于平常。

重量决定了比赛时的圈速。设计师把减重的目光投向了车架,他们要用1/4的重量,达到1倍的强度。于是在汽车上使用的承载式结构概念,被引入到NR500的车架设计中。本田朝霞研究所的神谷忠为NR500研制了“虾壳”式车架。所谓“虾壳”式车架,就是以一层薄壳包裹发动机,使发动机成为车架的一部分,从而提高强度,减轻重量。

最终,NR500的车架以仅仅5公斤的重量,实现了设计目标,壳体厚度仅有1毫米。这项技术在21年之后被引入到川崎市售的超跑ZX-12R上,并且改用了一个科技含量极高的名字:单体梁车架。

006.jpg


▲车身包板表面固定发动机的螺丝,包板实际是车架的一部分

007.jpg


▲NR500的引擎安装螺丝

不同于其它GP500赛车的18寸轮圈,神谷忠还为NR500提出了16寸轮圈的设计,以此降低重心,减少重量和风阻,这个设计最终演进为16.5寸轮圈,成为现今MotoGP赛场的标准。

008.jpg


▲NR500的同轴式后摇臂设计

009.jpg


▲NR500原型车,非常特别的前避震机构

初出茅庐,几经磨难

1979年8月,MotoGP英国银石站,NR500如约来到了GP500的赛场上,实现了Honda当初的诺言。

010.jpg


NR500象磁铁一样吸引了媒体与观众的目光,BBC电台的摄像机专门到队列末尾,围着NR500拍了一圈又一圈。为了准备这场比赛,Honda从本土空运了两万多个备件,作为NR500参赛的保障。

然而NR500并不走运。在正赛中NR500爆缸,不得不黯然退赛。

在巨大的车重拖累之下,NR500当初“3年夺得世界冠军”的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在当时那个2T(2冲程)横行的洪荒年代,NR500就像是长枪瘦马刺风车的唐吉坷德,以一己之力对抗着整个二T(2冲程)世界…

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实力了

1980年末,NR500接近设计目标。次年,第一次超出动力设计,NR500的潜力超过160P,首次超越RG500、YZR500等2T(2冲程)机器,终于具备了夺冠的可能。

011.jpg


▲铃鹿赛道上测试中的NR500

012.jpg


▲ 20000转提示的转速表

013.jpg


▲末代NR500采用了碳纤维车架与摇臂

1981年6月的全日本锦标赛铃鹿站,NR500的4T(4冲程)优势终于得以酣畅淋漓的发挥。车手木山贤悟驾驶NR500在第23圈取得了领先,并保持到了最后一圈,第一个冲过了方格旗,在NR研发计划启动3年之后,NR500终于迎来了第一个胜利!

014.jpg


▲首次夺得冠军的NR500,由木山贤悟驾驶

或许你也曾闻名世界

但时至今日你已沉寂多年

是选择继续沉默

还是做回那个传奇

相信Honda NR500已经告诉过你答案了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