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长江750边三轮机车

本帖最后由 我爱蓝天 于 2012-11-16 17:11 编辑

来源:越野e族  山东大刘

  一代中国造,长江750边三轮机车,在这里纠正一下咱老百姓的思维,这不是日本鬼子的专利,这是纯中国国产制造,只不过那几年电影制片厂在拍电影时正好使用了这些车而已,其实那时的日本鬼子开的可不是咱的长江750,至于什么车有不明白的我可以单独讲解!由于近段时间买车买楼,资金紧张了,没办法买了个边三轮平时骑骑,一是为了纪念历史,在一个倡导国家政策节能环保绿色出行!在这里上几张图片吧!又看着边三轮不舒服的可以拍砖!哈哈!  拍我可以可不要拍车!

001.jpg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我爱蓝天 于 2012-11-16 17:12 编辑

长江750边三轮名字的由来
  还是1958年12月首届军工企业民用产品展览会上,为了有个商品名字,才有人提出起名的问题。当时起名的事情很随意被安排给了主管生产的第二机械部副部长刘鼎。这种仿制摩托有两个工厂生产,发动机厂在株洲,整车厂在南昌,刘鼎琢磨湖南株洲有洞庭湖,江西南昌有鄱阳湖,都流人长江,用长江可以很好地平衡两个厂的关系。“那时候也没知识产权,也没注册意识,我们给长江750设计了一个拼音式样的商标图案,然后就大批量生产了。”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本帖最后由 我爱蓝天 于 2012-11-16 17:14 编辑

长江750的复活史
  “如果不是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使馆混的那几个法国人组织了牛蛙俱乐部,估计长江750肯定彻底被历史淘汰了。”李牧汇在谈到长江750在1996年后濒临停产的时候说,“军队都买越野吉普了,公 安和法院最次的也换桑塔纳了,谁还要老旧的长江摩托呢?好在欧洲人嗅出了长江摩托的宝马痕迹,很快这股浪潮又影响到了中国城市里的年轻人。我们这拨儿上世纪70年代的人不像欧洲人那样迷恋长江750的‘二战’味道,哥儿们买不起哈雷,也不愿意骑那种女人专用的踏板摩托,所以才会喜欢上长江750。如果你开久了,就明白那是什么感觉了,简洁设计加老男人口味。”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本帖最后由 我爱蓝天 于 2012-11-16 17:14 编辑

为什么咱中国的长江750现在又受宠了?
  为什么在中国都被列入淘汰的老摩托,会在欧洲赢得极高的关注?很多人将自己的保时捷跑车与长江750并列停在车库里。大卫·伊文斯也在随笔中提出了这个疑问,他写道:“眼下中国人对消费有一种十足的狂热,有经济实力的人一出手就是保时捷、哈雷摩托车、劳力士手表和莱卡相机等顶级品牌,觉得这能充分显示他们的地位。而上海牌手表、飞鸽自行车、海鸥相机还有长江摩托车等曾经的上海本地名牌,再无人间津。但喜爱玩乐、追求独特生活方式的西方人,对这种具有公 安意味的中国品牌却非常着迷。尤其着迷于长江750摩托保留下来的老摩托元素。”“在美国,这是用来玩的东西,但中国人还没有这种意识。”丹尼·伍迪在接受采访时说:“担任企业高管的西方人已有了自己的哈雷和兰博基尼,他们更喜欢长江摩托这样的东西,因为很少人有这个,更因为长江摩托保留住了当年顶级的时髦。”而后我们也就努力学习着保留了自己的历史产物!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本帖最后由 我爱蓝天 于 2012-11-16 17:10 编辑

长江750正在复生,而且还在制造
  750诞生地,目前这个厂被一位叫余志军的福建人控制,长江750的品牌使用权也在他的手上。理论上说,只有余志军现在的工厂出来的长江750才有可能拿到全套合法手续,才有上牌照的可能,可实际上除了余志军,还有另外两拨儿人也在造自己的长江750一一就在洪都集团大院外的家属七区,洪都摩托配件厂—也在紧锣密鼓地装配着长江750,这个小作坊式的工厂归沈焰辉管理,同时又以集体企业的名义与洪都集团有间接的联系。具体负责业务的周南青很随意地说:“余志军那边已经几周没开工了,现在也就我们这里还在造,每个月组装二十来辆吧,基本上都是出口贸易公司的订单。我们厂子前身是三产,200多号人得养活,现在就剩下十来个人,这些人都是长江750老工厂的精英,他们闭着眼也能造出来新车。”除了沈焰辉的三产小作坊,还有一位叫金旭红的人也在零星造长江750摩托。她与沈焰辉的状况很类似,都是聘请下岗的老工人纯手工攒车,不过金旭红显然要精明得多。作为长江摩托厂的老员工,她并没有固守在长江750—个型号上,早早就靠造轻便踏板摩托小赚了—笔。

001.jpg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本帖最后由 我爱蓝天 于 2012-11-16 17:09 编辑

长江750的未来
  “师傅还是当年的师傅,手艺还是当年的手艺,配件不是当年的配件了,长江750已经变味了。”一位长江750车主如此抱怨新车质量的大幅度下滑。实际上,在2003年洪都摩托改制之前,曾经清理过一次库存,当时有600余吨的摩托配件,统统以废旧钢铁的形式出售了,有几个工厂骨干集资买下丁这些库存。而目前拼凑的长江750,几乎都是依靠这些老配件。按照现在南昌摩托检测所就职的钱伟的说法:“长江750是装一辆少一辆了,配件质量下降得厉害,尤其是发动机,随时有可能停产。”钱伟在回摩托检测所上班以前,一直负责余志军部分的长江750生产,正是因为他的离职,让余志军失去了继续制造长江750摩托的念头。对于余志军来说,现在长江750就是一块可以卖“准生证”的牌子了。包括在家属院拼凑摩托的沈焰辉和回到公职机关的钱伟,都向余志军表露过自己的想法,希望能从他手中买下长江750这个牌子。钱伟说:“余志军不知道长江750的价值,不懂什么是有生命力的摩托设计,如果谁能筹措500万元,我就敢把长江750接过来,重整零件质量,要造就造质量最好的长江750,而不是凑合拼装起来蒙外国人。毕竟长江750也是宝马R71的直系亲属,必须改进技术,把化油器发动机给淘汰了,上电喷发动机。”
  与钱伟对长江750未来延续生产的理想化不同,45岁的周南青有些悲观,当询问他靠接订单生产长江750能否赚钱时,他苦笑道:“还能造几辆都说不准了,配件太少,没产量,配件厂都不愿意生产了,要不是欧洲人的订单源源不断,长江750早死了。”
  而对于长江750摩托为何能在半个多世纪后还能够博取众多人的青睐,迷恋长江750的钱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长江750就是摩托历史的活化石,依存于中国 军工企业奇特的生存制度,以及南昌周边形成的摩托车制造传统,才能勉强活下来。之所以欧洲人非常痴迷于长江750,不仅是因为宝马R71的老款式,更因为欧洲人在他们的工业产品中找不到这种老元素了,圆润夯实的感觉没有了,满街都是本田摩托的灵巧和哈雷摩托的强硬。长江750提供了一种经典的摩托美学样本,—种嫁接自中国老摩托的经典之美。”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