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嘉陵新厂区正式投产 摩托车走高精尖路线

时间:2013-3-19  文章来源: 重庆日报 作者:吕雯雯

001.jpg


3月18日,璧山嘉陵新厂区,工人正在装配摩托车。


002.jpg


3月18日,璧山嘉陵新厂区,工人正在对刚下线的摩托车进行检验。



    3月18日,占地面积超过53万平方米的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陵集团)新厂区,在璧山工业园正式落成投产,启动于2010年1月的嘉陵集团整体迁建项目至此告一段落。据介绍,搬进“新家”的嘉陵将以特种车、摩托车和小型通机作为三大支柱产品,两年后即2015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这也是嘉陵集团在其138年发展史中完成的第四次整体搬迁。这家创办于清末“洋务运动”的兵工厂,曾先后在上海、河南和湖南驻足,最终于1938年落户重庆。

  嘉陵集团整体迁建项目,是我市主城“外环时代”产业外移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按照规划,嘉陵集团从沙坪坝双碑整体迁建至璧山工业园的工作,将分作三期进行,昨日落成投产的新厂区是其一期,包括2条二轮车总装线、3条发动机装配线,特种车发动机及成车装配线各1条,以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待产能达到设计水平,这里将年产中小排量摩托车60万辆、发动机80万台,大排量及特种车4000辆、大排量发动机5000台,大排量摩托车和某特种战车车身、油箱5000套。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嘉陵集团整体迁建绝非简单的“退城进郊”。据了解,搬进“新家”的嘉陵集团有了全新的产业布局和战略方向,在将特种车、小型通机新增为两大主导板块的同时,摩托车板块将不再贪多求量,而是以大排量摩托车为主攻方向,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路线。

  副市长陈和平参加落成典礼并致辞。

  老企业挪出新活法

  —— 嘉陵整体迁建之变

  过去138年间,嘉陵集团总共搬了4次家。

  前3次搬家集中在1930年代,均是迫于战事,为保存民族军工实力。最近这次却不同,从沙坪坝双碑搬到璧山工业园,嘉陵为的是活得更好、更出彩。

  对此,汪桂花和她的同事们已经有所体会。

  每天上班时间缩短一个小时,生产效率却比以前高

  汪桂花是嘉陵集团一名普通的宣传干事。去年11月底,位于双碑的嘉陵老厂区正式停产,她的工作地点随即切换到30多公里外的璧山新厂区。

  “每天从双碑往返新厂的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但上班时间也从8小时缩短到了7小时。”她说,到新厂区后,她每天离开家的时间事实上比以前更晚,回家的时间更早,而且厂里还给交通补贴和免费午餐。

  员工工作时间缩短,企业生产效率却比以前高了许多。嘉陵集团总经理陈卫东说,双碑老厂区是丘陵地形,布局分散,内部物流效率很低。新厂区地形平整,生产布局合理,每年仅内部物流费用一项就能省下约2000万元,设备更新升级后带来的节能收益也有约1000万元,“最重要的是,生产效率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摩托车板块走“高精尖”,将推1200cc大排量机车

  借整体迁建实现转型升级,是嘉陵“搬家”的最大动因。从这个角度讲,从2008年确定迁建至璧山,壮士断腕、浴火重生,是过去5年嘉陵的真实写照。

  嘉陵是中国摩托车业的鼻祖,以中小排量摩托车起家。然而在过去数年里,嘉陵却持续“瘦身”,砍掉了约30款中小排量车型,其中不乏年销数万辆的车型。在这种“大刀阔斧”的背后,是嘉陵集团从同质化竞争中退步抽身的急切。

  从2006年推出首款国产600cc排量摩托车以来,发展大排量,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型,在嘉陵决策层渐成共识。整体迁建完成,则被默认为战略切换节点。陈卫东透露,未来嘉陵的目标将不再是“量”,而是瞄准中高端、大排量,做中国高端摩托车的引领者。在大排量市场,嘉陵将借助现有JH600平台,将产品线向上扩展至1200cc排量;在中小排量市场,嘉陵将进一步压缩规模,以品质更优、利润率更高的精品车型为“拳头”。

  定位“轻型动力平台制造企业”,启用全球统一的自有通机品牌

  再过5年、10年,人们在提到“嘉陵”二字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将不只是摩托车。陈卫东称,从中小排量摩企向轻型动力平台制造企业突破,是嘉陵“搬家”后的一大愿景,特种车、小型通机,则是其实现愿景的两大支撑。

  据了解,在全地形车、战车平台基础上,嘉陵计划拓展民品项目,在“保军”之余努力拓展公安、边防、消防、森林防火等专用车辆市场。小型通机板块,嘉陵已确定与本田开始深度合作,依托后者核心动力平台和品牌、技术支撑,迅速进入高端市场,做大规模和效益,力争在5年内成为国内中高端小型通机的领先者。

  嘉陵集团副总经理周勇强透露,嘉陵通机产品去年已经实现量产,在国内外均使用其自有的TRXXX品牌。和摩托车一样,嘉陵通机也是重“利”轻“量”,预计未来3-5年,年产销规模在5万台左右。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