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穿越中国81]不经意间闯入民国时代

时间:2013-8-5 10:22:00 文章来源: 银钢视窗

    9月21日今天开始从珠海出发和,而大队昨日就从从化出发到了阳江,计划今日在海安港会合。

    9月20日行程从化到阳江,9月21日行程阳江到海口。



    七点三十准时出发,轻车熟路了,一切准备好出发,先去民国古镇赤坎看看,在去海安与大队人马会合 ,在全国的禁摩重灾区,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招牌确让人心寒,还算中山有点人性,留下国道省道给走,比广州强多了。







    在三乡与珠海交汇处(古鹤路牌龙门架旁),有一间名叫“初记”粉、面早餐店,都几出名、几好味道嘀!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也是我出游时例牌的早餐点了。 这次照样带着周晋宇直接就奔这来吃早餐了。





    初记云吞:当年是以云吞面起家的,据说到现在该有100年以上了吧,店面位置和装潢一点没有变,远近闻名也没有变,变的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品种,味道比原有的品种更加吸引,例如焖肠仔和猪手焖花生;当年端菜的小姑娘,现在已经是孩子的妈并接管了店子的经营。







    店子原来只经营到早餐,中午就关门歇业,现在开到下午;送外卖,做快餐,但是依然实惠。按照广东话的说法“少少钱就可以吃到耳朵都动”呵呵。……而最最令我口胃欢愉的是,这里的品种没有一样是我不喜欢的……我从来就不为难吃什么合适,因为什么都想吃。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广东的道路已极很不错了,就算是乡村的小道都铺上了水泥,初秋时节,微风徐来,开车穿梭与稻田水塘之间倒也是一种享受,很快我们就倒了开平的赤坎镇,初初进镇第一感觉就是时光倒趟回了民国。







    赤坎,因地多红土而得名。清初的赤坎只是一个小集市。在上世纪20-40年代有一段异乎寻常的辉煌历史。如今,时光似乎已极凝固在了民国时期,那些曾经的繁华奢靡已隐藏在清冷暗淡、生锈褪色却充满传奇色彩的赤坎镇无言的骑楼中。





    漫步在赤坎古镇,一眼望去便是街道旁、河岸边绵延数公里的600多座骑楼。骑楼是广东极为普遍的商用楼,一般三、四层高,底楼空出一通道供行走,不怕太阳不怕雨。然而赤坎骑楼与众不同,座座骑楼都展现出欧美建筑的风格。





    尖、圆、塔形的屋顶,罗马柱阳台,圆拱浮雕窗,西式山花以巴洛克式的、罗马式的、希腊式等不同的姿态呈现在每座骑楼上,这独树一帜的建筑形态,由它们的主人从海外带回。赤坎的华侨们,将岭南骑楼染上了一层旖旎的异域风采。







    赤坎镇的发展,与镇上两大家族司徒氏和关氏白热化的竞争攀比有直接关系。司徒家族于清代初期在赤坎镇的东端建立了集市,不久后关族的人在赤坎镇的西端建立了集市,二家族开始竞争。赤坎镇市政建设就是在司徒氏和关族的相互追逐推动下进行的,他们建骑楼,修道路,筑长堤。1926年到1928年呈现建楼高潮,镇上的骑楼大部分都是由两大家族在那几年建成。





    骑楼建筑正是赤坎镇的一大特 ,全镇共有三公里、约六百座骑楼,当中尤以堤西路一带最壮观,构造也极讲究,巴洛克风格的屋顶装饰,镶嵌了彩 玻璃木窗,石雕精美的小 台,淡黄 、暗红 的外墙,建筑的 派,绝不比广州西关的骑楼逊 。



    其实赤坎镇之所以有这么多漂亮建筑,也多得两大家族,因为一条河,把赤坎分为 埠和下埠, 埠 姓关,下埠 姓司徒,两家也名流辈出,有 有面,因而甚么也 斗一番。但凡关氏家族有的,司徒家也要有,例如图书馆、教堂等, 下埠都各有一间,当然,两岸的骑楼建筑,也要斗靓斗派头。





    赤坎镇,虽然繁华不再,美丽的骑楼亦留下了岁月痕迹,不过楼顶 仍可见当年店铺的大宝号,昔 的繁华可以想象得到。老街 ,许多楼房现在只有底层有 住,楼 不少也 去楼空,多得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到来取景,让居民可藉摆卖地道特产,赚取慕名而来的游客消费。





    赤坎镇的豆腐角制作方法简单,但吃起来却异常鲜香。制作时先将豆腐切成小方块,再在这些豆腐块中放上新鲜鱼腐,然后放至平底锅上热油煎炸,煎炸时应适时翻动,待至金黄色时即可。豆腐角口感爽滑,豆腐中饱吸油香但又滑而不腻,松脆的外皮里是鲜嫩的豆腐和鱼腐,风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那时每逢集市,台山、阳江、江门等地的人都过来买卖,赤坎街头人山人海,想走快一步都不行。那个年代,在香港播放的外国电影,很快就能在赤坎上映。除电影之外,也演粤剧,红线女、马师曾、方艳芬等都在赤坎演出过。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