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老男孩和他们的摩托梦

时间:2013-10-18 10:29:14 文章来源: 河南商报

201310184459348639.jpg



骑着摩托逛世界,是这群老男孩的生活方式

河南商报记者 王杰 文/图



  同样是摩托车发烧友,相比于爱飙车的小年轻,李蔚然这种中年男人更追求骑摩托的自由度和品位。不管是乡村摩托的改装版、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意大利老古董,还是动辄十几万元的进口车,甚至一些你叫不出名字听到价位却咂舌的车型,都令他们着迷。

  郑州的禁摩令让他们遗憾,但户外骑行却让他们一直“在路上”,在一次次远行中触摸生活的质感。

  爱摩托的

  不一定是小年轻

  与一般人相比,他们绝对算得上是摩托发烧友。36岁的李蔚然,是一名工作稳定的公务员,最多时收藏了7辆摩托车,现在是郑州“商都摩友会”的日常组织者。摩友会是一个自发组成的摩托车爱好者俱乐部,因为是自发,没人能说清它成立的具体时间。

  李蔚然说,他第一辆摩托车是大学毕业后用半年工资买的国产车,“到哪儿都骑着”。

  如今李蔚然拥有几辆不同牌子的摩托:一辆外形与乡间农民所骑无异的本田摩托,经过改装后供外出骑行使用。一辆已经停产许多年的国产黄川,他一般不骑,喜欢打着火,听发动机的声音。另一辆辗转到手的意大利品牌Bravo,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车,到手时已残破不堪,他花费数年时间才将其彻底整修一遍。

  38岁的王伟永是摩友会另一位资深组织者,1996年创业时为更快地服务客户,无奈买了一辆摩托,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从20多万元的宝马、十几万元的哈雷,再到两万元的小越野,他的车越换越便宜,“兴趣无关车辆好坏,关键在于玩车的是什么样的人”。

  在这个群体里,李蔚然、王伟永这个年龄的人占主流,他们大多在年轻时就喜欢摩托,如今已成家立业,有不错的经济基础。李蔚然说,因为是发烧友,他们并不限制车辆档次,更看重参与者的兴趣和品格。“飙车什么的,在这里是不受欢迎的。”

  玩家少了,户外骑行火了

  2007年11月4日,一纸“禁摩令”给郑州的摩托车友们泼了一盆冷水:从2007年11月15日起,除邮政、电信、公安部门等公务需要使用的摩托车之外,郑州主城区禁止摩托车上路行驶。

  在那之前,郑州摩托车俱乐部遍地都是,摩友素质也参差不齐,“很多,但杂而乱。”王伟永回忆说。

  李蔚然身边玩车的人一下子少了很多。与记者聊天时,他时不时说出一句“摩友都是孤独的”,略显伤感。

  不过兴趣还是将一群对摩托发烧、又喜欢骑行的男人集结到了一起。李蔚然和这些人也是在那时通过摩友会认识的。

  50岁的“兔哥”是大伙儿中年龄较大的,30年前就曾骑着自行车跑到首都看天安门,如今骑着摩托行天下。从东南亚到俄罗斯,只要从郑州走陆地能到达的地方,他都在尝试。2009年开始,他更多地参与到摩友队伍中,一群“老男孩”一起出发。

  王伟永今年7月份刚刚结束一次大骑行,从云南到四川、进西藏、入新疆,再回郑州。去年,他曾在可可西里无人区迷路,差点耗到弹尽粮绝。

  没有装备,来了也得被“劝退”

  禁摩后,考虑到摩友安全和外界对摩友的误解,这帮中年男人决定做“遵守规矩的骑行者”,不仅追求乐趣,还要有品位。这其中有严格的要求,比如摩友必须具备摩托车驾照、行车证和保险,头盔、护膝和护肘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摩友兴冲冲赶来,却什么装备也没有,就只能被“劝退”。

  上个月18日,25辆摩托、一辆后勤汽车组成的骑行团上路了,这是一位摩友提议的活动:利用双休日到鹤壁的淇河边上露营。当日上午9点,大家在黄河大桥集结。

  王伟永和李蔚然作为头车和二车走在前面,“一是带路,二是控制车队速度。”另两位资深摩友一个收尾、一个来回穿插观察车队是否有突发情况。

  行驶中,王伟永会通过对讲机与尾车交流,得知一切顺利后,会逐渐带着整个车队加速。其间一位摩友摩托发生故障,头车决定由二车继续带路,自己留下来陪摩友修车,一个半小时后,两人赶上了大部队。“不落下一个兄弟”,是他们骑行的原则。

  目前,摩友会活跃成员有五六十人,他们是组织活动的中坚力量,加上经常参加活动的年轻人,这个团体人数已经达到近200人。

  相比名牌,内心的自由更珍贵

  对李蔚然而言,摩托“随走随停”的特点让他感到更自在,更贴近自然。如今,他和摩友们已经把省内转了一圈,“这些都还不算远”。有时候一帮子人在云台山里绕行,翻过去就是山西,“回来再带上两壶山西老陈醋”。或者,某个晚上,一声招呼,几个摩友就奔到开封鼓楼吃夜市,赏一赏清明上河园的夜景,再回来睡觉。

  王伟永是一个公司老板,创业成功后有更多的时间骑着摩托去远行,“喜欢骑行的人一般都比较开朗,生活态度也是追求自由和洒脱。”

  “20多岁追求的是速度,再大一点就讲排场,宝马、哈雷什么的,等到快40岁时才发现这些都是虚的,还是我的小越野、小踏板好用。”在王伟永看来,骑行让人远离世俗,令人心静,“内心的自由比昂贵的装备珍贵”。

  李蔚然总结这些人的心理:喜欢在路上的感觉,不管是年轻,还是越来越成熟,追求都没有改变。

  纯粹点儿,享受路上的时光

  老男孩们把他们的爱好叫“摩托文化”,关键词是骑行、公益。

  骑行可以享受自由,还有意外收获,比如友谊。李蔚然笑称,这帮摩友的交情“是跑出来的”。“不管什么情况,不抛弃不放弃。”王伟永独行川西时,李蔚然就会变成他的闹钟,根据王伟永每天的计划,定时呼叫他,以确定骑行者是否安全。

  再比如公益,出游途中,他们经常遇到贫困的人,“回来就组织大家下次出游顺带把好事做了。”李蔚然说。这个月底,摩友们打算去洛阳的一个山区看望留守儿童,摩友要给孩子们带去漫画书、动画光碟等物品。

    对于以后,“谁知道呢,但一定不会涉及商业。”王伟永说,他们就是这样,纯粹点儿,一起享受路上的时光就够了。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