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杭州“限牌”的三个疑问

文章来源: 财识网 作者:陈 宏

        2014年3月25日晚7时,杭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今年3月26日零时起,在全市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采取控制总量和“错峰限行”调整的双重措施。据介绍,限购指标必须通过摇号或竞价方式取得。

  相比今夜杭州成为中国又一个不眠“抢购汽车”之夜了,这种颇具讽刺意味的事情,竟然时隔这么短的时间再次上演。

  前几天,传言称杭州一“土豪”购买125辆面包车,目的就是为了囤牌,当然还记得有人询问杭州政府方面是不是有什么动静,这种“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情况,黄牛透露出来的信息总是准确、及时,这些方面也让我们不得不去质疑当下的一些状态,是为了治理空气污染、交通拥堵,还是更加关注于衍生的经济效益?

  根据这次限购政策内容,以及原本应该的配套方案,笔者谈三点内容。

  第一、“非浙A号牌全时段限行”意味着什么?

  看到关于杭州限行文件中谈到“工作日期间非浙A号牌机动车全时段限行。”这个问题是不是意味着杭州这个城市在今后再也不欢迎外地车辆进入,我们知道杭州被称为“上海一小时经济圈”的城市,城市的经济依托龙头上海这个城市的带动,目前这项政策倒是有种自我“封锁”的概念。

  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喜欢驾车时杭州旅行,因为距离非常近,同时也比较方便,现在看来这样的日子今后一去不复返了。

  这些倒是其次,我们国家与国家质检总喜欢谈一些“国民待遇”,不知道周边有没有城市和身份愿意给予“浙A机动车”同样的待遇,这些待遇一旦发布,是不是意味着“浙A机动车”今后基本上要在自己的城市行驶了,这种事情说出去怎么有种“军阀地方割据”的“历史沉重感”,是笔者理解的有问题,还是这些政策出台本身来讲就从逻辑上行不通。

  当然,政策里面谈到的是“非浙A号牌机动车”,不是指我们家庭使用的“乘用车”,这些方面我们看到的一些商用车,例如客车、集装箱卡车等诸多方面是不是也要被限制在这个城市之外了,这个时候来看,对于这个城市的经济确实有点担忧了,至少在很多方面,我们看到这些从事商业活动的车辆以一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方式给予城市的经济带来增长,忽略这个部分,相比今后后悔都来不及了。

  第二、限购的依据是什么、时间节点是什么?

  再次回到事情的本源,我们看到了“限购”,当然这些问题笔者在北京、上海、广州和福州,以及前不久的天津都谈到过这个问题,既然没有明确的回复,可能需要在这个方面重申一下,限购的出发点是什么?限购的依据是什么?

  汽车限购说白了就是限制新的群体购买汽车,作为一个上世纪的产品,在这个世纪使用,依然被限制,这些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的体现。再者,既然26日凌晨限制,25日购买都没有限制,26日就出现了问题,这些我们经常谈到的公平和正义如何体现。

  这几日我们看到新闻中提到的土豪购买“125辆面包车”囤牌的事情,这些事情能否带来一个清洁的空气暂且不知、能否带来顺畅的交通暂且不知,但是给予部分群体带来了发财的机会,并且这个发财的机会建立在大部分民众不便宜、花销的基础之上,这些方面可能需要我们更多反思。

  此前一次新闻中谈到相关的负责人谈到限购和限行不仅一直这样下去,而是根据相应的情况进行调整,现如今这项政策饱受争议,为什么没有更多的时间节点出台,我们看到一个城市车牌能够上涨到十万一块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清楚,大部分消费者看不到我们放开的时间节点,这点对于政府来讲、对于消费者来讲,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第三、城市规划为什么没有方案配套出台?

  如果谈到一个城市交通出现了问题、环境出现了问题,这些民众可能都看到了这个状况,如果政府想要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去限制车辆段时期的销售、段时期的在道路上行驶,消费者可能也能够理解,但是如果仅仅将一些极端手段作为长期政策进行实施,这明显不理智。

  此前在教科书上最多听到的事情就是“中国地大物博”,归结到城市上,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掘这个优势所在,就是如此大的中国,我们有很多方法去解决交通问题、空气污染问题,关键的因素不是你限制了就一定成功,可能不限制,单纯从城市规划和建设上去解决更加有效。

  我们没有必要将所有的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一系列社会资源仅仅聚集在一个超级大城市上,如果一个城市臃肿的俩连一些车辆和人群都无法容纳的时候,或许我们应该考虑的事情不是去限制这个城市的车辆和交通,而是考虑有没有更加适合的地方去调配我们的社会资源,杭州的交通出现了问题,拿到杭州之外没有别的城市了吗?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什么这些汽车行业的人如此坚持,这些不是找茬,而是看不到事情改变的希望,如果当一个城市开始限购的时候,明确提到了自己的城市规划方案,提到了在什么样的一个时间段内,城市的交通和空气污染能够发展和治理称什么样的状态,在若干年的时间节点内,车辆的销售再次回归到正常运营的市场,相比这样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当下的“抢购”,对于汽车行业的冲击、对于民众生活的冲击也很有限。

  但是,问题恰恰出现的情况,似乎所有人只关注“限购”,然后总有一些方面在这个政策中投机,而让消费者和行业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这样的情况我们想要这些城市改变,同时也希望跃跃欲试的城市能够引以为鉴。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