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探秘奥地利KTM工厂

时间:2015-5-28  文章来源: 摩托派

001.jpg

002.jpg
  从萨尔茨堡到KTM工厂大约40公里路程,双向两车道并不宽,路边不是绿葱葱的草坪,就是茂密的树林,要么就是农庄和城堡,随随便便都是美景,真是摩旅的大好去处。
003..jpg

004.jpg
  KTM的老板是个纯粹的资本家,他自从接手陷入困境的KTM品牌以来,通过资本运作以及适时的战略调整,令KTM品牌重新焕发生机;同时,他也是胡斯瓦纳(Husqvarna)品牌的持有者。
005.jpg

006.jpg

007.jpg
  KTM工厂目前制造KTM和胡斯瓦纳两个品牌的车型,特别是发动机平台,很多资源是共享的。整个工厂大体上分为总装车间、发动机制造车间、部品储备调配中心、赛车研发制造中心等几大区域,尽管厂区占地面积很大,车间之间基本上需要开车前往,但实际上每一个车间所占面积都不大,这和国内那种超大车间有着明显区别。
008.jpg

009.jpg
  很有趣的现象,KTM总装车间的工作时间是上午6点至下午2点,尽管这和奥地利天黑得早有很大关系,但万恶的资本主义也确实下班太早了。工人们中午没有午休,也不设类似于国内三班导的机制,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注重效率和质量。
010.jpg
  KTM的主要员工基本上都是来自附近的当地人,让我感觉这和国内的乡镇企业没什么两样,当然,这也说明了奥地利乡下人所具备的综合能力确实不同一般。
011.jpg

012.jpg
  其实,每一间工厂都是一个企业文化的缩影。我去过美国的哈雷工厂,那是自由的王国,工人们没有统一的工作服,可以穿着马甲露出刺青,甚至可以一边喝啤酒一边拧螺丝,他们离开工厂立马就是哈雷骑士;我也去过博洛尼亚的杜卡迪工厂,工人们眼神飘逸,其中不乏意大利混混,他们的主管既傲慢又自大,仿佛天底下除了红色就别无其他;我还去过数不清的国内的工厂,工人们如同卓别林默片《摩登时代》里一样,面无表情,随着生产线机械地做着重复的动作。
013.jpg

014.jpg
  KTM工厂让我印象深刻,工人们举止文雅,又彼此亲切,左邻右舍,乡里乡亲,大家互相熟识,像一家人一样。
015.jpg

016.jpg
  总装车间大约有300名工人,也是KTM内部最大的部门。它一共只有4条常规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大约40人,每一辆KTM车都需要经过17道工序,每个工序有两个工人,为保证车辆组装效率,KTM在时间工序上进行了精确的设置。比如1190 ADV,它的每个工位用时4分钟,基本上1小时组装出一辆1190 ADV来。
017.jpg
  对应4条生产线,总装车间内还设有4个检测车间。我在车间内,还发现一块手工安装辐条轮辋的区域,Sara解释说,因为KTM越野车是看家法宝,所以对于越野车的制作有着特别规定,比如辐条轮辋,完全由自家工厂的熟练技师进行手工安装,以保证最佳性能。
018.jpg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自2008年开始,KTM出于全球战略考虑,开始发展小排量车型,并与印度的Bajaj开始合作,目前Bajaj持有KTM 47%的股份,125、200、390排量的车型全部在印度生产,但研发还是交由KTM来完成。我问Sara,在欧洲上市的RC 390呢?她回答,一样在印度生产,然后运回欧洲进行销售。
001.jpg
  接下来,Sara带领我来到一个神秘区域,这是总装车间的第5条生产线,他们称之为试装线。它是一条完全独立的生产线,所有研发的新车,参赛的拉力车,特装车全部在这里被组装出来。那么,世界冠军科马的达喀尔战车难道也是从这里推出的吗?太令人激动了。我没有被获准进行拍照,这里是KTM机密区域之一。
002.jpg
  接下来,Sara开车带我们来到发动机工厂。与其说是工厂,还不如说是个普通车间。尽管面积不大,但这里可是全球最顶级引擎的诞生地之一。发动机工厂的负责人接待了我们,他很友善地向我描述了很多细节。
003..jpg
  同样,发动机制造也有17道工序,和总装不同,这里的发动机流水线是循环式的,像回转寿司。每个工位只设一个工人,我问他这里工人的来源,他说工厂目前有218人,其中142个人在流水线上作业,真是不折不扣的理工男,对数字极其敏锐。我问及员工的来源,他说基本上也是方圆50公里范围内的本地人,也有部分德国人。
004.jpg

005.jpg
  两条流水线分别组装二冲程和四冲程引擎,每条生产线上按计划制造KTM和胡斯瓦纳引擎,它们不刻意分开,除了logo不一样,引擎其实是相同的。因为发动机产能与整车产能不匹配,所以发动机组装采用两班制,早班时间是上午6点至下午2点;晚班时间是下午2点至晚上10点。我也问到如何培养熟练技术工人的问题,他的解释是这里会采用轮换制,通过老工人带实习工人来逐步培养。
006.jpg

007.jpg

008.jpg
  作为比较核心的制造部门,KTM发动机工厂并没有对我设防,在这里可以随便看,随便拍,这让我很感动。主管带着我四处转悠,特自豪地对我说,我们有6个检测站,还有一个人工检测环节,所有被组装出来的发动机都必须进过检测,此外还对发动机进行3D扫描的抽检。我怕翻译环节出理解错误,再次问询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没错,每台引擎都检测,一台大约10分钟时间。他接着解释到,每台检测,是KTM保证品质的重点环节,我们每一台KTM引擎,都对得起客户。说到这里,我能清楚地看见他眼里闪现出来的自豪感。
009.jpg

010.jpg

011.jpg
  接着,我又追问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印度制造的发动机是否也达到KTM总部一样的水准?他的回答是,目前小排量引擎全部由印度制造,包括390和200等排量,中大排量引擎则由KTM奥地利工厂制造,毕竟欧洲工厂的标准要高一些。他耸耸肩,一副你懂得啦的表情。
012.jpg
  和他握手告别,Sara带我们来到KTM赛事中心。一进展厅,里面便摆满了各色征战世界赛场的KTM战车。

  漂亮的赛事中心MM向我介绍,这些车被称为Show Bike,也就是展示车,它们被用于各种场合下的展示,比如车展和赛事活动等。但它们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实车,也无法行驶。所以,很多人秀与那些GP赛车合影时,其实并不知道实际上与他零距离的只是一台模型而已。的确,任何一个厂商也不会把凝聚百分百心血,价值不菲,更重要是不能被对手研究的的赛车拿来进行实地展示。
013.jpg
  当我心想我是不是也只有和模型亲密接触的命的时候,MM带我进入展厅后面的工作间,Moto 3赛车RC 250GP赫然出现在眼前,我可以近距离端详它,但不能照相,不能拧油门。即便这样,我想我已经很幸运了。感谢KTM的open态度。
014.jpg

015.jpg

016.jpg
  这里制造的赛车,被分为厂队赛车和副厂赛车两种形态,副厂的赛车是可以销售的,大约4.5万欧元一辆,它与厂队赛车基本配置一样,但厂队赛车是极品,发动机也是单独生产的。
017.jpg
  随后,我们来到越野车赛车中心,MM介绍到,KTM越野车有两个研发、制造中心,一个在这儿,一个在意大利;而所有的越野车测试、调校都在意大利进行或者直接拉到赛场。很遗憾,闻名世界的KTM越野车此刻正在意大利进行项目测试,所以我没机会一睹真容了。KTM特别重视越野赛事,在MX1、MX2的世界大奖赛中,KTM都是常胜将军,所研发的越野车,也是独占鳌头。我也问到胡斯瓦纳的问题,MM说根据车队的合同,胡斯瓦纳赛车也在这里进行开发,并由KTM提供全部服务。
018.jpg
  说着说着,我们来到一辆重型集卡旁边,MM指着上面印有各种logo的箱体说,哦,这就是我们达喀尔拉力赛的集卡,也就是车队的workshop,另外一辆集卡目前正在意大利进行测试,目前它们正处于准备状态,11月底将海运至阿根廷进行比赛前的准备,2015年1月正式比赛。(2015年,KTM厂队车手科马再获达喀尔摩托车组冠军)
019.jpg
  我觉得此刻应该俯身参拜,它是梦想的方舟,是全球最顶级也是最具价值冠军的荣耀的摇篮!13次连续卫冕(至2015年,连续14个冠军),还有什么比一个神经病车迷见到真正的神经病战车那么激动人心呢?圣徒朝圣需沐浴焚香,九叩三拜,而我这个神经病门徒,见到圣车,所能想到的膜拜方式,就是赶紧在这片圣土之地,狠拧一把油门。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