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摩托时代渐行渐远? 市区重现“骑士族”

来源:金华晚报    2011-11-7
  作为市民主要出行工具之一,近年摩托车总量增加很少,市区摩托车业从2010年开始遭遇“滑铁卢”,目前销量和利润总额均下滑。记者金秋时节走访市区摩托行业,发现与邻市衢州的热闹相比金华很是冷清,业内人士坦言本地摩托车行业已经进入下降通道。金华城市交通是否还需要摩托车?面对电动自行车、汽车的咄咄逼人,我市摩托车行业已经开始面对这一严肃命题。
摩托车销量下降

  “拐点是从2010年开始的,到目前为止行业总体销量下降起码10%。”新天翼摩托车公司总经理胡小欢说,从2010年开始,摩托车销量明显下滑,全国的行情也是如此,到今年5月居行业第一位的豪爵控股旗下大长江集团产销量下降30%,轻骑集团旗下的轻骑铃木销量下降40%。

  摩托车本就是低附加值产品,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国三标准,对尾气排放更加严格,摩托车平均成本上涨千元,这极大抑制了增长本就乏力的消费需求。现在禁止上摩托车牌照已扩大到180多个城市,涉及人口大概5亿,把最有消费能力的顾客卡掉了大半。不仅在城市,摩托车还在农村市场遇到萎缩。随着电动车、小排量轿车替代产品的出现,摩托车销售雪上加霜。雅马哈摩托金华代理商告诉记者:“现在金华市场上万元之内的125摩托车占据主流,这也是性价比最高的平民车型。行业每次洗牌都淘汰了一批小企业,欧四标准正在规划中,2015年将实施,这对摩托车行业是更大考验。摩托车行业未来发展还得以民为本,提供更多适应国内市场的高性价比产品。”

  随着市区道路的拥挤以及停车收费制度的实施,一些市民开始重新怀念摩托车的便捷。市区南滨花园的老刘工作单位在江北,最近他重新买了辆踏板摩托车成为“骑士族”,把轿车给了妻子开:“现在觉得很方便,路上时间竟然还快3分钟,更别说堵车了,与轿车的高额使用费比起来,摩托车的风里来雨里去也还能承受,咱工薪族毕竟还是讲个实惠方便。”

  多条突破方向

  “摩托车产业在金华已经发展了20年,尽管国家规定,电动自行车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但大量时速在20~30公里并改装成摩托车样子的电动自行车大行其道。和摩托车销量下降相比,市区电动自行车年销量近两万辆,其中至少有1/3原本是摩托车的市场。”市区益众电动自行车配件商行的负责人傅伟见证了市区从摩托车到电动自行车的转变。他说对于收入较低的人群来讲,电动自行车比摩托车便宜,购买后无需挂牌、驾照、完税等等,使电动自行车在城市、集镇成为最大众化的代步工具。

  今年在重庆的摩托车国际经销大会上,豪爵新推出250排量顶级街跑车,扬言让奢侈品进入千家万户。在金华市场,高端摩托车的销量还刚起步,一些有了轿车之后的车主,开始重新审视摩托车的方便快捷,他们认为在金华家庭一辆车加一辆摩托是最便捷、经济、绿色的配置。

  近年来在义乌、浦江等地,大量以助力车之名存在的摩托车品牌销售疯狂,他们超低的价格让正规品牌难以望其项背。2011年一季度在各品牌企业向国三产品切换过程中,这些低价位助力车却大赚了一笔,在国内大品牌都无订单可开工的情况下,他们却供不应求。这些产品品质不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由于摩托车从消费者眼中的“奢侈品”转为“日常品”,更换周期从原来的5~8年转换为眼下的2~4年,它们作为代步工具需要的各项基本要求都能达到,他们也就抢占了市场。

  豪爵摩托车金华代理商告诉记者,摩托车市场是一个低端市场,同时又是一个跨度非常大的市场,摩托车作为低收入人群的交通工具,消费者最关注的就是价格,特别是在当前摩托车产品核心价值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最重要的因素。作为企业只有把底层市场做扎实,把性价比做到最优,在中低端做到足够大规模的时候才能够使自己强大起来。本报记者 方令航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