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引导低速电动汽车业规范发展 避免一哄而上

来源:新能源汽车蓝皮书    作者:综合


  9月出版的《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3)》一书指出,高成本和充电设施不完善是阻碍高速电动汽车推广普及最主要的两个制约因素,而低成本和不依赖于专业充电设施正是低速电动汽车的优势,这也是低速电动汽车无需政府补贴、依靠市场机制就能快速发展的原因所在。现有的高速电动汽车大多属于改装车型,力求按传统汽车的性能需求进行开发设计,在去掉发动机等动力部件的传统车型上匹配“大三电”(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小三电”(电空调、电转向、电制动等电器附件)、高压防护和充电装置等部件。电动汽车的最高设计车速与制造成本显著相关,提升电动汽车的最高设计车速对“大三电”的要求是一个质的变化,而降低最高设计车速的要求确实可以有效降低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总成的成本。

  面对目前低速电动汽车行业无视政策法规要求、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现实局面,如何应对已成为行业管理必须正视的难题。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严禁无资质企业生产、销售电动汽车,相关省市也相继出台具体实施意见。2013年3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警示,老年代步车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建议查处遏制老年代步车等低速电动汽车违法违规问题。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国标暂缓执行已是前车之鉴,如果当前管理上不作为,等到低速电动汽车形成较大产业规模再想规范管理,就更难以操作。如果严格按照现行汽车投资管理要求和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严厉查处和强制取缔无资质的低速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并不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也不符合坚持群众路线的新时代要求。如果继续放任不管、默许违规生产销售,低质量产品就会充斥市场,将会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推进过程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发展不可能一步到位。发展低速电动汽车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而不仅是为了适应国内电动汽车行业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从现实来看,高品质的低速电动汽车有可能成为接地气的“国民电动车”,撬动我国电动汽车市场,培养“实用便捷、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消费文化,为开创电动汽车时代奠定坚实的基础。从长远来看,低速电动汽车可以作为特殊人群和区域用车长期发展,其技术水平也将随着市场竞争而逐步提升,并促进高端电动汽车的发展。在坚持纯电驱动技术路线的前提下,当前优先发展技术发展障碍小、市场需求量大的高品质低速电动汽车更符合现实国情,有利于破解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难题。

  低速电动汽车产品的缺陷问题和发展弊端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标准法规来加以改进和规避。对于产品安全、可靠、舒适等性能问题,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法规的方式来约束;使用铅酸动力电池带来的污染风险问题,可以通过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措施来防患和控制;影响城市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的问题,可以通过限制行驶区域的办法来规避。这些问题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只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和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

  综合分析,默许低速电动汽车违规发展或“一刀切”地全部强制取缔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对低速电动汽车加强管理并逐步引导其规范发展利大于弊。如何兴利除弊是低速电动汽车行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