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第三十章广交朋友至诚至真挚爱深

第三十章广交朋友至诚至真挚爱深

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心。他选择的朋友都是有所作为
的,只要理想共同,气质相似,心灵就能相通,以至
于患难与共、肝胆相照。他对作家、记者更是另眼相
看,因为他们与他心心相印。他说:“拥有知己才是
真正的财富。”可谓至理名言。


许多人梦想成功。对我而言,成功只能经由一再
的失败和反省来获得。
——本田宗一郎


本田宗一郎一生的朋友很多,遍布政界、工商界、新闻界、文艺界,上
至皇家亲王,下至作家、记者、演员、公务员,许多人都被宗一郎的魅力所
吸引,紧紧围绕在他的身边。他那直言不讳的表达方式,无所畏惧的反抗精
神,身处逆境的坚强意志,远见卓识的经营才华,以及从不居功自傲的无私
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尊敬。大家把他当作净友看待,他又从朋友们身
上学到了不少有益的东西。

宗一郎交朋友,并不是看重对方的头衔和地位,主要是情感使然,他众
多的朋友中,既有一见如故的,也有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的,还有的是不打
不相识,最终肝胆相照的。

宗一郎喜欢和年轻人交朋友,把青年视为宝,但并不是所有的青年人都
得到宗一郎的喜欢。那些胸无大志、无所事事、散漫怠工的年轻人,宗一郎
是瞧不起的,常常会给以一顿训斥和追打。

宗一郎自己也年轻过,他觉得青春是美丽的字眼,因此在辞职时,他满

怀激情地向青年员工发表临别赠言:
面对困难,意志坚定。
打破常规,敢想敢干。
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新价值。
这像诗一般的赠言,实际上正是宗一郎一生经历的写照,包含了对青年

人的殷切期望。

宗一郎结交众多的朋友,他并不计较对方的职业、地位有多高,他所关
心的是这个人在想什么、干什么,着眼点在将来。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他
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工作时间,遇到知心朋友,总是滔滔不绝,中间不时爆
发出爽朗的笑声。

下面,重点介绍几位平时同宗一郎关系密切的友人及交往的情形,从中

也可窥视宗一郎的思想、性格的另一个侧面。
一是.. SONY公司的创始人、现任名誉董事会长,78岁高龄的井深大。
宗一郎与井深大第一次见面,是在某杂志社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
“啊,您就是本田宗一郎先生?”
“是呀,原来您是井深大先生。”
“久闻大名!”
“久仰,久仰!”

两人就这样开始认识了。
“我们两家公司的发展过程和战略思想完全一致。”宗一郎兴奋地说。


井深大赞同地点点头:

井深大赞同地点点头:

1948年成立的街道小厂,当时只

12名职工。我的“东京通信工业”(sONY的前身)比你们公司成立早两
年,当时也只有
30名职工。两家公司的组织结构十分相似,都是科技人员,
经营动机也不同其他公司。我们的宗旨,不是生产和出售什么,而是考虑社
会需要什么,要生产社会上需要的产品。”

“正是这样。”宗一郎说,“我们向海外发展的初期,都坚持使用本公
司的商标,当时有一家美国商业公司提出购买我的几万辆摩托车作为条件,
要我答应使用他的商标,我坚决拒绝了。当时我们的资金相当困难,还是咬
紧牙关,靠自己的力量去开拓美国市场。”

“说的对呀!我的公司也碰到过类似情况:有家美国钟表公司想经销半
导体收音机,愿意预订
10万台的生意,要用他提出的商标,我硬是不干!”

两人的相同的经营战略思想和方针,使两家走在一起来了,双方携手向
海外市场发展。

由于
SONY公司比本田技研成立早两年,井深大的开拓精神使宗一郎受到
强烈激励,暗暗奋发向上。其他大厂家也纷纷仿效
SONY。在激烈的竞争中,
难免会出现互相倾轧、互相诽谤的现象。当宗一郎听到别人说井深大的坏话
时,他立时感到非常愤慨,予以驳斥,因为他觉得中伤井深大,也就是中伤
他宗一郎。

“本田先生,您真够朋友,替我伸张正义!”并深大感激地说。

“这是个原则问题,做人怎么能干这缺德事!我平日最痛恨那些无事生
非、在背后乱讲别人坏话的家伙!我真恨不得揍他几拳!”宗一郎忿忿不平
地回答。

宗一郎和井深大,以相同的方式,相同的战略方针,率领两家经营不同
的产品,携手并进打向国际市场,成为在整个日本企业界中,真正具有全球
战略眼光的为数不多的两家企业。

后来两人都从第一线退下来了。井深大深有感触地说:

“可以说,我和本田宗一郎先生结成了‘同盟’,有求必应..如果放
任他(指宗一郎)一个人去干,真不知道他又会搞出些什么名堂来呢!我得
设法牵制他一下。”

藤原是日本一位有影响的社会科学家、明治大学教授,他以评论家的身
份经常在电视、广播里发表评论。他和宗一郎是在打高尔夫球认识的,两人
成了亲密无间的高尔夫球朋友。藤原回忆说:

“一亲密起来,自然就会谈古论今,谈论国家大事,还常常为日本的前
途担忧,慷慨激昂。虽然咱俩的出发点不完全相同,但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
式方法则有相同之处,所以都感到惊奇。”

宗一郎在任职时,对技术以外的事情完全不插手,不评头品足;但在高
尔夫球友人会中,却大谈天下国家大事,不能不使这位专职评论家藤原十分
惊异。使藤原感到惊异的,不光是因为宗一郎是个技术家,而且他在国家大
事方面常常有独到见解。

宗一郎和藤原,每次见面都要对许多问题发表意见,各抒己见,争论得
口沫横飞,脸红脖子粗。别人还以为这两个“球友”是在争吵呢。

1978年,日本《现代》杂志上刊登了本田宗一郎和藤原的一篇谈话,给


人以一种充满哲理的启迪。现摘录于后:
本田:..技术人员在失败时必定反省,但成功时则不然,因为那只是

人以一种充满哲理的启迪。现摘录于后:
本田:..技术人员在失败时必定反省,但成功时则不然,因为那只是

70岁,引退已经
4年了。但他仍在积极进取,不断学习

新的方法论,并运用到实践中去,使藤原非常感动,评价说:“你还是在
1
万米高空上飞翔。”
“过奖,过奖。”宗一郎含笑说,“我交的朋友,都是一个样,净和我
作对。”
“和你作对才好呢!”藤原风趣地回答:“真正的朋友就要直言不讳,
给你指出缺点、错误,说你的坏话。”

“是呀,这叫‘苦口良药’、‘忠言逆耳’。老朋友,哪怕你说得再尖
锐、再难听,我也受得住。”宗一郎感激地说,“当董事长时,认为赚钱就
有财富。现在才真正懂得,朋友才是真正的财富。”

这就是社会科学家藤原对自然科学家的宗一郎的影响。宗一郎从此又结
交了一位真正的朋友。

对作家来说,本田宗一郎也是一位颇有兴趣和值得注意的人物。不少作
家都采访过宗一郎。当中,城山三郎出版过一本题为《与本田宗一郎的一百
个小时》的报告文学。其他作家也相继出版过一些有关宗一郎的书。

1961年,本田宗一郎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机场偶然与作家新田次郎相遇

了。
“好啊,本田先生,想不到在这里见到你!”新田兴奋地说。
“是呀,到哪里去,作家先生?”宗一郎满脸含笑地问。
“到柏林、巴黎、罗马。”
“好极了!咱们可以同路,一起走吧。”宗一郎回答。“你的一切旅差

费,我可以负责。”
这是一次难得的旅行。17年后,新田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
“总而言之,和本田先生在一起,他净问些十分令人讨厌的问题,这个

那个的,令你吃惊。好像还问了‘那个女人为何扭着屁股走路?’我回答说:
‘大概是有一边的鞋后跟低了
3毫米吧。你这一提倒让人注意到了,钦佩钦
佩。那就是说,鞋子在制造工序上出了毛病。如果汽车在制造工序上出了问
题,跑起来就会左右摇摆,跳扭摆舞,你可要注意呢!”

1961年正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一年,也是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开始腾
飞的一年。就在那一次欧洲旅行,宗一郎与新田谈到公司未来接班人的问题。
新田问:

“本田先生,你今年已经年过半百了,有没有考虑谁来当你的继承人?”
宗一郎沉思片刻,回答道:
“我将提名公司中最优秀的人选充当我的继承人,如果没有合适的,外

国人也行。因为世袭家族经营一家公司大体上都要破产的。你就走着瞧吧。”
“啊!?..”新田非常震惊,“本田先生,你是不是在说傻话?”
“不,一点不是。”宗一郎简短的声调显得沉静、有力。
宗一郎平时跟记者打交道更多。三鬼阳之助是他最熟的一位,而且确确


实实称得上是老朋友了。
1953年,宗一郎就跟三鬼阳之助认识了,当时他担任《财界》杂志主编
不久。

实实称得上是老朋友了。
1953年,宗一郎就跟三鬼阳之助认识了,当时他担任《财界》杂志主编
不久。

现在看来,还是三鬼阳之助有点。儿“少见多怪”。穿着打扮,各有各
的爱好、习惯,怎能强求一律,稍有点“过分”便被视为“神经不正常”呢!
果然,三鬼很快便对宗一郎的看法彻底改变过来了。他对宗一郎的评价
是多方面的,但最使他赞赏的是董事长的交接班。

三鬼心想:一般说来,当上董事长的人是绝不肯轻易放弃的,因为权力
大于一切,有了这个“权”便有了一切,没有这个“权”,跟着也就一切都
消失了。因此,权力交替就显得非常艰难,必然会出现互相揭短、互相谩骂、
明争暗斗的现象。

然而,本田宗一郎和藤泽武夫两人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俩毫不犹豫地、
愉快地把权力交给了毫无血缘关系的河岛喜好和西田通弘,**地完成了“新
老交替”、“爽快交接”的历史使命。这一无私壮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
度评价,也是当时轰动全球的一条重要新闻。

作为一名资深记者,凭着自己的敏感和独到的眼光,三鬼早在几年前就
猜到了本田宗一郎的意中接班人是谁了。宗一郎当时对三鬼说:
“后任是谁,我想三鬼先生早就懂得了,因为先生在四五孔户年前写的
文章中就提到了。”
三鬼心领神会,当时就写成文章发表了。消息披露出去后,宗一郎非常
高兴地说:

“我希望你能猜碍对“要不然事情就不好办了。因为猜对了就说明社会
承认他。如果不明不白就把权力交给社会难以接受的人,就会脱离民众,公
众会指责我独裁,会说是我个人包办。所以,我认为你能猜对。就是说我的
做法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我和你的看法一致。太好了!我认为交接班是成功
的。”

三鬼听完深受感动,叫道:“可不是嘛,那是非常成功的交接班,还使
你这位前任董事长一下子年轻了.. 20多年呢!”
“拥有知己才是真正的财富。”这是宗一郎的名言。他拥有众多知心朋
友,所以他是非常富有的。
这不仅仅是指金钱而言。

1991年,宗一郎与长子本田博俊事影。

博俊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父亲:“在宴席上,人们
一奉承几句,老头子就来劲了。我常常想,性格如此
单纯的人,却能干出如此大的事业,真不可思议!也
许,正因为他是那种性格,才能轰轰烈烈地干事业
吧!”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第三十一章与世长辞“本田精神”永放光

第三十一章与世长辞“本田精神”永放光

许搞“社葬”,不得给别人添麻烦。日本政府为表彰
他的辉煌业绩,授予他最高荣誉。


他以非凡的才能,把公司从一个街道小厂变成世
界性的大企业,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无论经营思
想、用人之道等,莫不如是。他谦称自己只是个“名
驾驶员”而已。他的精神世代相传,永放光芒!


怀疑、分析、打破常规,这个过程就是发现真理、
向前发展的过程。


——本田宗一郎
这是发生在
1991年
7月下旬的事。
在东京顺天堂大学附设医院的手术室里,抢救本田宗一郎的工作正在紧

张进行。
门前挤满了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的新老董事长、董事及宗一郎的妻子和
儿女们。
人们焦虑的目光全都注视着手术室大门。大家都有一个共同心愿,那就

是希望他们所尊敬的老社长能够脱离险境,转危为安。
然而..
手术室的大门终于慢慢地开了。一位身穿白大褂的白发苍苍的教授神色

凝重,缓缓地走到宗一郎妻子面前,握着她的手沉痛地说:
“夫人,你要坚强点..”
“大夫,宗一郎怎么啦?”幸子急着问。
“本田先生..不行了!..”
顿时,手术室门前哭声一片。
本田宗一郎是因肝机能不良而逝世的,享年
84岁。那一天是
8月
5日。

一个多月前,即
6月间,宗一郎夫妇前往德国参加本田财团主办的学术交流
研讨会,同时还对本田研究发展(欧洲)公司的设计中心进行考察。

回国后稍事休息,夫妇俩又回到家乡滨松市,参加滨松高等工业学校
70
周年纪念活动的筹备会。60年前,宗一郎曾在该校当旁听生,此行可看成是
他“衣锦返校”。

这是宗一郎最后的一次旅行。

宗一郎逝世的消息,一下子传到世界各地,各界人士纷纷表示哀悼。特
别是日本国内大多数报纸、广播、电视都以显著篇幅报道了宗一郎一生的事
迹,国外传媒如美国
ABC电视网、CNN电视网也报道了宗一郎的有关情况。

宗一郎逝世后的第二天,《纽约时报》在第一版刊登大篇追悼文章,还
附有他的照片。文章开头写道:

“抗拒日本政府压制政策的一位汽车技术者,从战后的荒芜之中发展成
世界最大、最尖端企业的经营者——本田宗一郎,于本月
5日去世,享年
84
岁。”

《纽约时报》详细介绍了宗一郎一生艰苦奋斗、开发
CVCC引擎的成功,
首先到美国投资设厂,以及被“汽车殿堂”表扬的事迹。美国的一家权威性
的报纸,为日本一个民间企业家之死,做如此显赫的宣传报道,是一件非常


罕见的事情。

罕见的事情。

日本大企业有个惯例,凡公司创始人或社长、董事长逝世,通常都要由
公司出面办理“社葬”。本田技研现董事长一再征求幸子和她儿子博俊的意
见,是否同意搞“社葬”?幸子含泪回答:

“孩子他爸生前说过多次,身后不要搞‘社葬’,不要给人添麻烦,丧
事一切从简。我们要尊重他的意见。”
博俊点点头说:“母亲说得对。家父要我们一定按照他说的去办。谢谢
各位前辈先生对家父的厚爱。”
这样,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的首脑们只得作罢,按照一般规格给宗一郎

办了后事。
丧事办得很简单,一点也没声张,所以没有惊动众人。
宗一郎就这样悄悄地走了,走得从从容容,带着他无悔的一生,带着他

辉煌的业绩,离开了这个他曾经拼搏了几十年的世界。

为了替故人宗一郎答谢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怀,本田技研在宗一郎去世
一个月后,在总公司和各地工厂分别举行“答谢茶会”,发柬邀请各界生前
友好和主要客户参加。会场陈列宗一郎生前照片,创业时期的产品、赛车、
汽车样品等等,与会人士相当热烈踊跃,无不怀着崇敬心情,缅怀逝者光辉
的一生。

“谢谢光临,谢谢!”宗一郎夫人幸子和儿女们,以及公司干部们,都
在场接待和致谢来宾。

“本田宗一郎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他是日本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没有宗一郎就没有我们本田总公司的今天!”“宗一郎先生对日本和世界
摩托车、汽车业的贡献和发展,是巨大的,是世所公认的!..”“宗一郎
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参加茶会的来宾千言万语,集中起来,表达的便
是这样的意思。

博俊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家父去世后,我才懂得他是一位了不起的
人;
“举行父亲的葬礼仪式时,为了不漏过任何来宾,桌子呈马蹄形摆放,
这样我和妻子就可对所有来参加父亲的葬礼的人们表示感谢了。
“当时,我才懂得:父亲是了不起的!父亲没有给任何人添麻烦。因为
他认为,给人添麻烦就是对别人最大的侮辱,也是自己的羞耻。
“从孩提时开始,我就知道父亲从未给别人添过麻烦,所以举行父亲的
葬礼仪式时,他生前的朋友和同事都来了。作为晚辈,我们脸上也光彩。
“因为父亲在生前既没有欺骗他们,也没有借他们的钱不还,既没有和
张三闹不和,也没有给李四添麻烦。
“所有这些,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是父亲留下的一笔最宝贵的遗产。而
这笔遗产中的精华就是那种发奋图强的精神。”
宗一郎逝世之后,日本政府为了表彰他的卓越贡献,特追赠他最高勋章
——“正三位勋一等旭日大缓章”。
的确,本田宗一郎为日本汽车和摩托车事业的发展及走向世界,是作出
了卓越贡献的。


日本经济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国内自然资源缺乏,除了有一些水
力可利用来发电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可供开采;二是出口贸易在国
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企业家为了谋求生存发展,不得不把眼
光转向海外,往往采用如下的方法:选择容易被人忽视而又为本企业技术和
资本所允许的经营项目;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全员经营活动,发挥员工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尽量缓和贸易磨擦,依靠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生产、在当
地销售,扩大对外投资,增加向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着眼于发展现代
化高技术,重视技术人员培训,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等等。

日本经济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国内自然资源缺乏,除了有一些水
力可利用来发电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可供开采;二是出口贸易在国
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企业家为了谋求生存发展,不得不把眼
光转向海外,往往采用如下的方法:选择容易被人忽视而又为本企业技术和
资本所允许的经营项目;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全员经营活动,发挥员工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尽量缓和贸易磨擦,依靠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生产、在当
地销售,扩大对外投资,增加向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着眼于发展现代
化高技术,重视技术人员培训,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等等。

本田公司由一个仅.. 12人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世界头号摩托车厂家,创始人
本田宗一郎被誉为“摩托大王”。目前本田技研总公司拥有.. 3万多名职工,
世界上每四辆摩托车就有一辆是本田生产的。宗一郎有一句名言:“要成为
世界第一,首先必须日本第一。”长期以来,摩托车在欧美国家不作为人们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而只是作为娱乐或军警特殊用途。因此,在技
术、质量、批量等方面大大落后于汽车生产。这就给本田以“趁虚而入”之
机。他们的摩托车质量在国内已是首屈一指,就为它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有
利的环境和条件。宗一郎亲自访问欧洲各国,采购了大批先进设备,开发了
适应欧美消费者的新车种,终于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本田“飞黄腾达”的秘诀之一,就是充分应用了“反求工程”。何谓“反
求工程”?它是一种破坏性研究,往往要把产品逐件拆开,运用科学的测试
和分析手段,深入研究其内部结构,反向探索产品的材料特性、加工工艺方
法,以及在加工设备、包装方式、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优缺点,然后取其所长,
研制出质量更高的新产品。在创业初期,宗一郎带领技术人员考察了美国、
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摩托车生产的先进国家,购回各式摩托车,回国后,
立即组织力量对摩托车进行“破坏性”反求上程研究,经过100多次的试验,
终于研制出了集各家名牌产品之长、避各家名牌产品之短的“超级幼虎”摩
托车。

本田汽车在欧美及世界其他各国也很有名气。本田公司生产的轿车在北
美市场很受欢迎。1986年销售了.. 69万辆,1989年销售了.. 75万辆,在加拿大
销售.. 8万辆;1991年在北美的销售量达.. 100万辆,在全世界的销量达到.. 200
万辆。本田公司从.. 60年代开始生产汽车,当时无论国内国外都是强手如林,
本田宗一郎不走别人的老路,而是时时注意创新,赢得消费者,赢得世界市
场。

进入.. 60年代以后,轿车在发达国家迅速普及,但也带来噪音和严重的环
境污染,成为一大公害。面对这种状况,本田技研总公司从着手生产汽车的
第一天起,就把开发低公害汽车作为主攻目标,直到1972年终于成功研制了
低公害的汽车引擎,成了世界上第一宗符合美国马斯基反公害法案要求的厂
家。从此,本田轿车后来居上,产品一直畅销不衰。世界著名汽车厂家丰田、
福恃、克莱斯勒公司等,纷纷上门求教,要求转让这种低公害的汽车引擎技
术,并与本田公司签订了协议。从此,本田公司牢固地树立了在汽车技术上
的权威。

本田公司创业以来,一直是以中小型企业姿态出现的,保持着旺盛的生
命力。它的经营管理已经举世瞩目。它的另一个成功秘诀在于其独特的经营


之道:

之道:

第二,独特的录用职工的方针。提出“有干劲就来”的口号,录用了许
多有才能的人,而且不允许把自己的子女塞进公司里任职,因而它骄傲地自
称为“混血集团”。

第三,“三现主义”的工作要求。“三现主义”是指:一切工作要从现
场、现物、现实出发。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公司高级领导人,要经常深入
到各自负责范围的现场,掌握情况,指导和推动工作。

本田宗一郎有许多过人之处。

他尊重技术。身为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兼技研所的董事长,他把经营销
售业务交给藤泽,自己一头扎进技术世界的汪洋大海中,痴迷于技术的改良
和发明创造,可以说已到了废寝忘餐的程度。这一点,从研制摩托车到.. CVCC
引擎一系列的技术开发中足以证明。

宗一郎被誉为摩托之父。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已获得四五十项专利。

《读卖新闻》曾以大量篇幅报道了宗一郎改革飞机螺旋桨生产工序的消
息,称赞它为“划时代的创举”。

宗一郎在东海精机初期,因为技术不精,产品质量低劣,丰田汽车工业
公司嘲笑它是“一千有三公司”(意思是.. 1千件产品中仅有.. 3件合格)。宗
一郎不怕讥讽,反复钻研,终于提高了产品质量。丰田对此甚为惊讶,不能
不刮目相看。

石田退三,这位当时的丰田自动织布机公司的董事,后来被称为丰田汽
车工业公司“中兴之祖”,感慨地说:

“我这辈子遇到过两位‘令人可畏的人’,可说是奇人鬼才吧。总之,
他们是无与伦比的‘发明狂’,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想象不到的发明家。”

这两位“令人可畏的人”是谁?一个叫丰田佐吉,一个叫本田宗一郎。
石田接着又说:

“本田宗一郎先生真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从不考虑买卖的得失,一
味去创新,去发明。即使你说这件事是否可以缓一缓,他也只是说‘知道了,
知道了”,但从未停止过他的发明创造。这一点与佐吉先生如出一辙。我虽
是个炮筒子,但如果没有与佐吉先生共事的经历,那就根本无法与本田先生
共事五六年之久。”

1959年,宗一郎派河岛喜好率领本田摩托车去参加.. TT大赛,获得了显
赫的战绩,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也成了世界一流的厂家。本田宗一郎兴奋地
说:

“这是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在技术上,我认为有许多是我们日本产业
界无法做到的新技术。以我们来说,参赛是受益匪浅的。从另一方面说,今
年没有得到冠军还是一件好事呢。得了冠军就会居功自满,不求进步,那是
相当可怕的。为了有所创新,我希望获得反省的机会。”

宗一郎说得很明白,他不是单纯为了比赛,而是要通过比赛来找出差
距,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准。

本田技研确实是以“技术至上”为宗旨的,没有宗派,没有小山头,更


没有血缘关系,注意选择优秀人才,这就是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所以能得到
迅猛发展,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

没有血缘关系,注意选择优秀人才,这就是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所以能得到
迅猛发展,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

1953年,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为了迅速提高生产效率,使生产设备现代
化,特从海外进口了总额达
4.5亿日元的机械设备,连同建厂费用,共投资

15亿日元。当时这笔开支,使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宗一郎说:

“我认为,效率就是分分秒秒珍惜和利用时间。..我们公司大量购进
了先进的机械设备,甚至还自备发电厂来补充电源,都是为了提高效率。

“效率,在现代社会里是为了维持人的生活的必备条件,我举出以下三
点作为效率的主要组成因素:一、时间;二、金钱;三、自尊心。”

宗一郎是这样理解的:人,不管时间多么宽裕,没有钱就不可能得到享
受;相反,不管多么有钱,如果没有时间,生活同样不会快乐。那么,金钱
和时间是不是就等于效率了呢?不对,因为盗窃和诈骗也可以弄到钱。要是
那样,一个人也就失去了自尊心。“只有在具备金钱和时间的基础上,再加
上对国家、对社会作出贡献这一自豪感,才可以说是高效率。”这就是宗一
郎的一贯观点。

所以,对于那些在工作时消极、怠工、偷工减料或夸夸其谈不干活的人,
宗一郎动不动就会大声训斥甚至挥拳打过去。“因为你不珍惜和利用时间。”
他说。

60年代,本田总公司也仿效别的汽车工厂,从美国引进大型填料机器
人。宗一郎见到后,大声训斥厂长说:

“我创建公司不是为了使用那些机器人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人的作用
的!你竞引进那种行动笨拙的机器人,你给我处理掉!”

从此,在本田总公司的工厂里再也看不到大型机器人了,偶尔只使用微
型单功能的机器人,以此辅助职工的手脚。宗一郎对机器人不感兴趣,他说:
“不管技术多么先进,机器人始终代替不了人。”

宗一郎提出“三高兴”(即制造者高兴,销售者高兴,购买者高兴),
作为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的宗旨。他说:

“只有购买者高兴,才会决定产品最公平的价值。最懂得产品价值,给
予最后裁决的既不是厂家,也不是特约经销店,而是平时使用产品的用户。
‘啊!好在买到了它!’只有这样的喜悦才是置于产品价值之上的荣誉。因
为我相信,我们公司的产品价值本身为我们一宣传,暗地里就有一种自豪感,
因为它能使用户高兴。”

为什么会出现“三高兴”呢?来源在于宗一郎提出的“三尊重”。他的
经营思想已被本田员工奉为“本田主义”。

一是“尊重理论”。宗一郎说:“在本公司里,经营建立在尊重理论的
基础上。而且,凡是与本公司有关的业务,都将尊重理论,加以合理的处理。

“不顾一切地打二次世界大战而饱尝战败惨痛后果的原因,就是在于无
视美国的技术和物资,就在于不能正确评价生产力、排斥理论的唯精神论。

“当时崇尚‘拼命’,可是单是拼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岂止如此,错


误的拼命比怠情更坏。拼命不可缺少‘根据正确的理论’这一前提条件。

误的拼命比怠情更坏。拼命不可缺少‘根据正确的理论’这一前提条件。

“如果我们公司有新颖之处的话,那就是不仅它的从业人员的年纪轻,
而且超越时空地尊重新的理论。我们公司今后的发展和进步不论何时都取决
于更合乎理论。”

二是“尊重创新”:

“在目前全世界这种日新月异的进步的时代,资本力量在企业经营中的
重要性已经让位给创新,就是说走在时代前面的创新将引导企业走向繁荣。
没有创新,就是抱着钱袋子也会赶不上时代潮流,会成为失败者。有些公司
没有资本,但依靠创新获得迅速发展;相反,不少企业尽管资本力量雄厚,
工厂设备齐全,人员也不少,却因为经营不善或没有创新精神而出现亏损。
时代的迅猛进步把企业经营中资本和创新的重要性颠倒过来了。”

三是“尊重时间”:

“拿纺织品作比方,技术是经线,时间为纬线,二者相交织,方成为产
品(织物),为迅速生产织物,就只有增加穿引纬线的织梭的速度。

“虽然发明了好技术,但若错过了好时机,技术的作用也就等于零。在
发明、创造、改良等过程中,时间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不管多么好的发明和
发现,如果比别人晚了,哪怕是百分之一秒,也就不成其为发明和发现了。
创新和时间是绝对分不开的。”

教育职工热爱企业,以建立劳资协调的“命运共同体”,这种做法在日
本是极为普遍的。但是,像本田宗一郎那样,主张企业员工为自己的幸福生
活而劳动的企业家却很罕见。

1963年,本田宗一郎说过:

“企业经营者的最重要的工作当然是搞好企业。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事
情,这就是要给到企业里来工作的人灌输一种意识:把劳动作为享受自己幸
福生活的手段之一。”“不是为了社会,而是为了我们每个人的更幸福的生
活而劳动。企业应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场所。”

本田宗一郎被日本人民称赞为获得成功的“风险企业家的代表人物”。
宗一郎说:“如果说现在是成功的话,那么,我在过去却是不断遭到失败的。
在失败的基础上,才有了今天的成功。1%的成功建立在
99%的失败的基础
上。”

本田宗一郎有许多令人称道的地方。但特别使人赞赏的是,他用人没有
门户之见,他爱才如命。他不把公司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允许自己的子
女进入本公司,而把董事长的“宝座”让给毫无血缘关系的人,让给平日反
对自己最力的人——河岛喜好、久米是志便是典型的两个。人们不能不称赞
他的宽广的胸襟、无私的品德和严于律己的作风。

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自
1962年
10月制造第一辆“S360”型赛车以来,

1989年,仅用
16年时间就成为世界性的大企业。在汽车工业界,它在日
本国内排行第三;在世界上,距欧美名家通用、福特和奔驰等还有较大的距
离,但在摩托车工业界,本田技研不仅在国内是龙头老大,在世界上也是首
屈一指的。

1991年,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的摩托车生产量为
134万辆,出口
51.8


万辆,印有“HONDA”(本田)标志的摩托车飞驰在世界各地。公司资产从初
期的
100万日元增加到
180亿美元,年销售额达到
271亿美元。在美国《幸
福》杂志
1990年排名的世界
500家大工业公司中,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被排
在第
37名。在日本,它仅次于丰田、日立、松下、日产、东芝,是日本的第
六大企业。

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的摩托车和汽车,主要是在国内生产,但已遍布于
欧美亚洲
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40多家工厂,直接从事摩托车和汽车的
生产。60年代,宗一郎纵观世界摩托车市场,认为它的主要产品在欧洲,于
是有计划地向欧洲发展:

1961年
6月,在西德汉堡创办了欧罗尼——本田。

1962年,在伦敦设立了
UK——本田。

1964年,在法国设立了法兰西——本田。

1962年在比利时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工厂比利时——本田,计划以比利时
为据点,向卢森堡、荷兰等国扩展,慢慢占领整个欧洲市场。

在我国台湾和内地一些大城市都有与本田合办的中外合资企业,比如在
广州鹿鸣岗有“五羊——本田”摩托有限公司,1995年它将生产
18至
20万
辆,突破
22亿元产值大关,创历史的最高纪录。

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的辉煌成就,首先同本田宗一郎一生的艰苦拼搏分
不开。

本田宗一郎所以能一生坚持拼搏,是有一套独特的人生哲学贯穿于他生
命的始终。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呢?

1974年
5月
18日,本田宗一郎在美国密歇根工学院接受名誉工学博士
学位时,发表了一次演讲。这演讲的要点,便是宗一郎的人生哲学精神的基
本体现,他说:

“我虽然没有像各位这样受过最高学府的教育,但我坚信,我们能在短

26年的时间里,将创业资本
3000美元的公司发展成今大的规模,同时,
透过摩托车和四轮汽车的产销工作,对社会有些微贡献,都是由于我和我的
同事们时刻坚守下面几点原则的缘故:

“第一,技术是服务人群的手段。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角是人。人做
出来的技术及其产品,只是为使人的生活更加丰富的手段、工具,我们千万
不能本末倒置,误将科技的进步视为人类的目的。

“第二,拓荒音精神。我认为,成功是建立在
99%的失败经验之上。我
们必须凭拓荒者的精神,去向新的世界挑战,经过失败、反省及鼓起勇气,
反反复复,最后才能达到成功的境界。

“第三,从根本解决问题。以防止大气污染问题为例,为严格管制汽车
废气问题,美国于
1970年制订马斯基法案,以后日本也制订了同样的法律。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出发点是要使引擎排出来的废气自始干净无害,而
不是在事后才处理污秽的废气。我们努力研究的结果,终于开发
CVCC引擎,
在世界上首次通过严格的管制标准。

“第四,人和。尽管科学技术和社会机构一再进步、发展,我们不能忘
记,动用科技的还是人。而且,单独一个人也无法发挥,必须有许许多多的
人心连心,通力合作,才能有效率地操作机械及社会机能。”

这的确是独特而宝贵的经验之谈。


本田宗一郎的一生获得过许多殊荣。除多次受日本政府表彰奖励外,
1971年荣获意大利总理产业奖,197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80
年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荷利奖,成为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1936年获得
此奖后第二个获得这一殊荣的汽车工程师,因此被誉为“日本福特”,1989
年被美国底特律市“汽车殿堂”表扬,等等。

本田宗一郎的一生获得过许多殊荣。除多次受日本政府表彰奖励外,
1971年荣获意大利总理产业奖,197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80
年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荷利奖,成为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1936年获得
此奖后第二个获得这一殊荣的汽车工程师,因此被誉为“日本福特”,1989
年被美国底特律市“汽车殿堂”表扬,等等。

企业这艘巨轮呀

满载世上瑰宝——人

掌舵的

摇橹的

顺风扬帆

和睦共处

驶向大海

驶向共同的远方

本田宗一郎说过:

“人生就像是驾驶飞机。起飞的时候,大家都来送行,热闹非常。技术
上也没有什么,只要会掌舵,起飞并不难。要是在飞行中途遇到气流不好,
飞机就摇摆不定,驾驶员都会冒险认真控制飞机安全。要紧的是降落的时候,
如果操纵失败,那就血本无归。

“我希望,在人生的最后一段,当要降落的时候,能够平稳地落地。如
果能被称赞为名驾驶员,那就再好不过了。”

确确实实,本田宗一郎是个“名驾驶员”。

他,举世闻名。

他,当之无愧。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