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8-1-9 17:33 编辑
开言不说大排量 道尽摩托亦枉然
以2010年豪爵铃木发表GW250为标志,“大排量”成为摩托车行业最火、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其实250只能算中排量,但是对长期沉沦在125、150排量的行业来说,把排量做到250以及250 以上似乎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图:GW250一步到位的价格一开始就为国内中大排量市场定下标尺,成了几乎所有厂家同类车上市定价的参考标准。
自GW250发表以来的7年时间里,国内生产厂家向市场推出大量的所谓大排量摩托车,同时,车型的发展也逐渐和国际同步,街车、跑车、太子复古车、拉力车都纷纷出笼,在这一轮的新热潮中,除了铃木的GW250是在中方积极要求下投放中国市场以外,日系品牌明显慢了一步甚至两步,日系合资企业几乎没有动作,本田在2015年试水了CB300R,但配置、价格在国内车友看来毫无诚意。
日系在自己非常有优势的大中排量动作缓慢,其对日益成长的中国市场的热情甚至不及美国的哈雷、欧洲的宝马、杜卡迪、KTM等价位更高的品牌,从外部环境看可能是受到中日**关系的影响,从内部因素看,日本整体宏观经济不振、日本企业家年龄偏大、反应过慢、心态保守可能是主要原因。
本田的CBR300R是国内车友嫌弃的单缸产品,利用中国和东盟自贸协定的免税政策,由泰国生产,交由国内两个合资厂经营,层级多效率低,基本是一个失败产品。
除了GW250系列以外(这也是最具规模的产品),领风头的还有钱江(贝纳利)、宗申、春风等品牌。2014年春风的650入选国宾车,这是行业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大排量摩托车的标志性事件,2014年可以说是春风的幸运年。虽然钱江的黄龙600是入市最早的真正大排量,四缸机的嗡嗡声是不少车友的大爱,但因为国宾车竞争中落败,让钱江受到一次挫折,也让浙江这两家摩企的瑜亮情绪更为加重。
上图:春风国宾车不仅带动了民用版的销售,也为春风400NK、250NK、150NK等产品树立了有逼格的形象。
上图:黄龙600是除了GW250以外少数有销售规模的产品,但黄龙600有极高的换手率,在这个产品上充分体现了国内大排量消费的不成熟。
贝纳利502拉力、和幼狮500是两款成功的作品。
钱江收购贝纳利是中国摩企吸收国内先进技术的新模式。
宗申赛科龙RX3引领了国内拉力车消费热潮和生产热潮。到西藏去!摩旅在新一轮消费热潮中是一个持续给力的推动力!
和00年代合资品牌独占鳌头不同,风水轮流转,国内品牌在10年代的中大排量热潮中敢试敢闯,颇有生气。目前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小排量的通路市场,几乎成了合资品牌独霸天下,国内很多企业都萌生退意。在中大排摩托车的竞争格局上,“两极分化”严重,一线品牌还有所作为,除了春风、钱江,宗申、隆鑫、力帆、鑫源等都有投入和动作,但是下来一大堆传统的二线品牌几乎都没有什么声音,特别是广东的二线摩企,反而是重庆、台州一批小厂跃跃欲试,有些是生产廉价踏板车的小厂试图转型,有的是做出口的“编外厂”向内跨界,但整体上有一种“作坊式”的感觉,在作坊式研发、生产非常热闹表面下,发动机短板效应也越来越强烈,宗申、隆鑫、力帆在这一轮热潮中反而成了动力供应平台。
有需求就有供给,在重庆出现了一家专门生产发动机的企业——重庆高金实业有限公司,为小规模生产企业解决动力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这类新型的企业有“奔达”、“龙嘉”、“摩瑞”、“创台”等,虽然技术积累不足,资金、网络不够强,但势头和气场够强大。
在这一轮热潮中最具秉赋和潜力的品牌可能是升仕,位于江门的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在通路产品的生产销售中积累了资本,在“技术控”型老板陶冶的带领下,相继开发出了250、310两个动力平台和对应的产品系列,发表上市以来,广受关注,被认为是中国摩托车制造最有希望的企业。
升仕310的动力参数指标直逼定宝马310,做工精良,近期将上市,究竟如何,值得关注。
中大排量市场虽然热闹,但国内市场规模并不像表面那么可观,2016年全年包括大贸进口的250及250以上排量的摩托车,总共销售了才6.7万辆,占比不足国内总销量693.4万辆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