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江门摩托产业当主动转型升级

时间:2015-5-2  文章来源: 南方网 作者:叶 嘉

       注重研发,提高技术含量,开发高端摩托车,瞄准高端奢侈市场。高端市场最突出的特征是,销量虽然不多,但是每件商品的附加值很高,就如哈雷摩托车,品牌吸引力足以令其在市场上长久地占据一席之地。

  在面对“从粤企看信心”网络媒体采访团关于江门摩托车产业升级的问题,江门市副市长吴国杰回应道:“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摩托车产业提高附加值,把该产业做大做强。”

  说起摩托车,江门人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摩托车几乎是市民出行的最主要交通工具,再后来以大长江集团为首的摩企相继崛起,形成了庞大的集聚效应。

  然而,时至今日由于汽车的生产成本降低,加上国内城市纷纷实行“禁摩”,摩托车的销路越发逼仄。那么问题来了,拥有16家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和300多家配件生产企业的江门摩托产业该如何更轻盈地实现华丽转身?他山之石或者可以得到一些借鉴,早在2002年,远在重庆的摩企巨头力帆就开始探索进军汽车行业,至2006年,第一款力帆汽车上市。相比之下,江门的摩企大多继续埋头主打摩托车的牌,蚕食市场份额。资料显示,2012年江门市摩托车整车生产量为298.39万辆,仍占全国产量12.63%。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几年前,在国内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禁摩”的政策环境下,摩企仍可以把销售触角延伸到广大的农村市场,但如今,随着低造价小汽车的遍地开花,下乡补贴政策的完善,农民也逐渐有能力购买小汽车了。对于个体消费者来说,现在用钱买一辆汽车就如过去买一辆摩托车一样平常。因此,笔者认为,从需求而言,摩托车产业的“蛋糕”已经很难做大了。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谈论摩托车产业的前景,难免会带上“夕阳产业”印象的悲伤。笔者认为,走在十字路口的江门摩托产业在三方面仍大有可为:其一,大力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发展中国家市场很广阔,也是国内摩企要占领的战略高地。事实上,江门摩企也已经初尝了不少甜头。2014年里,在全国摩托车行业出口市场低迷的背景下,江门以创建国家级出口摩托车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契机,探索出一条以质量创造效益的新路径,实现了逆势增长,示范区内的31家摩托车生产企业共出口摩托车产品5.7亿美元,出口货值同比增长10.8%,一举扭转了金融危机以来摩托车出口颓势。其二,注重研发,提高技术含量,开发高端摩托车,瞄准高端奢侈市场。高端市场最突出的特征是,销量虽然不多,但是每件商品的附加值很高,就如哈雷摩托车,品牌吸引力足以令其在市场上长久地占据一席之地。其三,仿效力帆等企业,利用原有的技术优势逐步涉足汽配等制造行业,顺应市场规律,这样摩企也能在多元化经营中分担风险。

  道路显然不是唯一的,笔者认为,江门摩企与其被迫转型升级,不如主动出击,勇于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