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4
- 帖子
- 8768
- 主题
- 6467
- 精华
- 3
- 积分
- 205482
- 威望
- 67773
- 金钱
- 67813
- 贡献
- 69896
- 在线时间
- 37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3-29
- 最后登录
- 2024-9-13
|
3#
发表于 2010-5-25 09:2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節 萬山事件始末
民國66年10月,一群以功學社部分經銷商為主的資深機車人,共同集資創立萬山機器有限公司,並於68年9月正式與日本YAMAHA技術合作,共同推出RX系列機車,採高價位策略,且堅持不二價,同時給與經銷商相當優惠的條件,例如,較高的利潤、甚至喊出「有錢大家賺」的作法,讓經銷商有成為萬山股東的機會等,此舉使經銷商趨之若鶩。
萬山旋風席捲全台
霎時,萬山經銷網遍佈全省,RX125在69年的銷售量竟高達約三萬輛,僅次於三陽的野狼125,當年的銷售量較前一年成長了5倍多;到了民國70年,萬山更推出跑速樂50輕型速克達,這種日式速克達一上市,透過鄧麗君騎機車的文宣,風靡一時,銷售量較前一年再成長1.5倍,當年竟創下了二十二億六千萬元的業績,成為機車業的一匹黑馬。
短短的時間內,創造出如此亮麗的成績單,讓萬山樂昏了頭,立即決定投入近五億元的資金,在湖口興建佔地二十六萬坪的車廠,月產能三萬輛,來編織機車王國的美夢。
功學社不慎失江山
萬山的市場大部分從功學社手中奪取,其實早自四十年代起,功學社即是日本山葉機車的代理商,為山葉機車打下了一片天,到了五十年代,功學社又與山葉技術合作長達十年,直到第三期技術合作時,政府認為經過長期的合作後,該是自創品牌的時候了,據功學社總裁謝敬忠回憶:「該公司一向遵守政府規定,便去與山葉協商,山葉也非常友善的告訴功學社,如果有技術上的問題,山葉願意協助;只要是政府准許進口的零件,山葉便供應;同時還答應他的要求,在無技術合作的情況下,再使用山葉品牌一年。」
自此功學社開始遵守政策,走上獨立之路,也頗高興政府給了廠商自己奮鬥的機會,謝敬忠說:「針對出廠的機車,初期前面開始用KHS品牌,三個月後,KHS再放大,最後整部車都只用KHS品牌。」
但是功學社還是失策,因為在該公司不知情之下,政府又准了其他廠商與日本母廠技術合作,謝敬忠無奈的說:「可能是主管換人,但此舉給了萬山可趁之機。」
「一個與經銷商很熟的離職員工,在外頭自己做紙箱生意,但經營不善倒閉,他跑到日本要求與山葉合作。」提到往事,謝敬忠搖頭苦笑:「從好的一方面來說,我們很遵守政府規定;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來,我們只埋頭苦幹,都不知道世事的變化,才會有這麼多的波折。」
萬山盛極而衰
當時,各大中外金融機構認為萬山是個不可多得的大客戶,爭先恐後把八億多元資金硬塞給萬山,而該公司也樂得大事擴充,事實證明過度樂觀時所作的決定,往往是不切實際的,而這也種下了日後的惡果,萬山至此盛極而衰。
另外,國內各大機車廠為因應來自萬山的強力競爭,造成市場佔有率大幅變動,紛紛加緊開發新車種來奪回失土。於是,三陽達可達和領導、光陽新生代、鈴木珈瑪等,陸續出籠,一時之間,日式速克達型的機車滿街跑,讓人眼花撩亂,目不暇接。
民國72年,環保署公布了「取締汽、機車空氣污染辦法」,萬山產製的機車在烏賊車排行榜上居於首位,此舉造成了經銷商、消費者的大震撼,自此萬山的銷售業績急轉直下,庫存量激增,銷售量下跌43.5%,當年度的銷售額僅剩十一億八十萬元,喪失了大片江山。
營業狀況大幅變化,金融機構立即雨天收傘,使其冰上加霜。而日本山葉又將最新機種如美的80國民車、越野125等,給了功學社,此舉顯示山葉與功學社過去中斷的關係,已發生變化 ,未來萬山不再是獨家生產山葉機車的廠商,這更使萬山屋漏偏逢連夜雨。
民國72年,萬山董事長莊炎塗因私人債務問題,由高進財代理;總經理何國瑞亦因故去職,陳中和臨危受命,但高、陳兩人另有各自的事業,無法完全兼顧正處於複雜狀況的新職。
萬山頓失領導中心,人事紛擾不已,而機車業又須不斷投入鉅資,開發新的機種,否則業績重創、存貨堆積、借款又遭抽回,很容易陷入「週轉不靈」之困境;至於要求各股東增資,已是後繼無力,原來部分因利結合的經銷網更是殘破不堪,分崩離析。
出現財務困境
民國73年苦撐結果,銷售額再降為九億四干萬元,並出現了營業赤字,週轉金極度缺乏,乃使出「先交車,再收錢」的救急措施,將取自經銷商的預收票,當做有實際交易的客票,拿到銀行融資,苟延殘喘至74年5月,終告不支。事後清查,各金融機構尚存一億多元的客票融資餘額裡,竟有八千五百萬屬於預收票被挪用融資,竟然出此下策,令人不勝稀噓。萬山退票一千多萬元後,隨即清查公司資產負債情形,並召開債權銀行、協力廠、經銷商的座談會,說明公司週轉失靈的原因,並強烈宣示負責人、股東負責到底的決心,同時懇請各有關人士能協助渡過難關。
同時,又聲稱已取得日本YAMAHA的支持,同意停收權利金、技術合約再簽五年、原料降價15%、取消外銷地區的限制等未來若能取得日本YAMAHA的合資更佳,萬山一旦能復工,未來仍充滿希望,燃起了各有關人士無比的信心。幾家外商及國內銀行更為之幫腔:「萬山設備現代化,生產技術、銷售都不錯;長期來看仍有前途,外商銀行已停止計息,交通銀行中長期貸款到期同意其順延一年,給他個機會。」這種說法,對建立各有關人士「樂觀其成」的共識,相當有幫助,也讓萬山能喘口氣,準備重新出發。黃文輝入主萬山民國74年8月,萬山在印尼華僑黃文輝的援助下復工,當年,在筆者訪問時,他表示,經過數個月來的研究,萬山的經營危機並非財務問題,而是下列因素:1.萬山不須資金時,銀行卻貸放過多資金;但萬山急須資金時,銀行又抽銀根。2.零件庫存量高達六個月,資金積壓過多。3.經銷商取車後票期長達三、四個月,造成賣車不力。他認為,萬山的不少管理措施失當連累到財務。
民國74年10月,在日本山葉的協調下,未來山葉機車確定將由功學社與萬山分別生產,功學社已重回山葉體系,甚至有取代萬山之勢。
萬山新經營者黃文輝提出整頓復興計劃,包括建立組織、管理、人事制度,並成立八家總經銷公司,確立利潤分享辦法,同時決定在半年內推出四款新車。至於原有零件廠債務,經初步協議第一期以10%支付,剩餘90%分12期攤還,復工後所需零件,以付現交易,零件則降價15%。惟後來波折重重,有些零件廠不滿意償債辦法;有些認為未分期償還,拒絕交貨;黃文輝則認為是零件廠未依約降價,故暫停付款,重開協商,但雙方已有裂痕,零件廠立場各有不同,萬山的財務確有問題,如何能找到一勞永逸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呢?這是萬山復工不成的主要癥結之一。
民國75年初,為了籌得週轉金,勉強維持公司運轉,萬山仍將剩餘的少數庫存零件組裝,並降價求售,但此時的萬山機車已不具任何殺傷力,硬撐到當年5月再傳停工,6月13日被列為拒絕往來戶,7月7日正式宣布停工,此舉顯示,自黃文輝入主以來的努力已告失敗,儘管他一再表示,已有數家鋼鐵廠想介入,或日本山葉考慮合資;但衛星零件廠已失去信心,員工未領到薪水,說明萬山走到了盡頭。萬山整頓復興失敗 國內機車廠在研發、生產技術上尚無法獨立,因此必須與日廠合作,藉由日本母廠的藍圖來開發零件、組裝、銷售,萬山的財務危機暴露出公司的管理缺失,進而造成公司組織、經銷網、衛星零件體系等分崩離析,已顯示整個經營團隊出現難以化解的問題,此時,日本山葉也會有所了解與體認,當時萬山雖四處找尋新投資人,但均不獲山葉首肯,此舉曾讓萬山股東相當不諒解,認為山葉自己不投資,又不讓他人投資,簡直是逼萬山走上拍賣清算之路。
此話不幸言中,原來山葉在萬山財務困難之初確曾考慮伸出援手,惟因故縮手,萬山危機快速惡化,為解決萬山善後,並重振山葉品牌在台灣市場佔有率,山葉早已與功學社研商已久。到了八月,山葉正式向投審會提出投資申請,擬與功學社合資成立「台灣山葉機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山葉機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計劃投資總額為新台幣八億元,其中日本山葉股份佔51%,功學社則佔49%,初期各型機車年產18萬輛,日本山葉在申請書中,並要求准許免外銷比例限制,由其自行推展外銷工作,計劃中已將主要外銷地區定為美國、加拿大、日本,另及於其他自由地區,而對外銷機車,則請求取消外銷機種的限制。
山葉出招,銀行見大勢已去,決定拍賣萬山湖口工廠。10月13日投審會核准山葉投資成立新公司,生產各型機車、零件製造及銷售業務。
台灣山葉機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誕生 合灣山葉機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於11月成立,預定以功學社和萬山經銷網為據點,達成第一年銷售50cc至135cc機種六萬台的目標。原來從事山葉機車產銷的功學社員工與生產設備,將移轉給新公司。 萬山廠房土地經鑑價,土地值一億八千三百餘萬元、機器設備值一億五千餘萬元,含計總值三億三千四百零三萬餘元。民國75年底,第一次拍賣底價為二億二十萬元,由於乏人問津,減為二億八千萬元,但還是無人競標,新竹地院於是減價15%底價降至二億四干萬元,才由台灣山葉機車公司代理人謝文郁,以二億五千萬元順利決標,使紛擾多時的萬山重振案劃下句點。
從此,萬山只存在台灣機車史中,但萬山事件卻帶給台灣機車界很大的省思,從萬山之後,過去日本一家機車廠與台灣兩家車廠合作的情況,也已改觀,後來,日本鈴木也只與台鈴合作,鑑往知來,勿寧說,萬山事件是一個歷史的轉捩點,而功學社經過萬山事件的洗禮後,實力更上層樓,與本田系統的三陽、光陽鼎足而三,成為台灣機車界的霸主。
第三節 百吉發的起落
百吉發公司創立於民國63年,最初資本額一千萬元,工廠位於高雄仁武工業區,佔地約一、二公頃。初期和印度的巴加機車廠(巴加和義大利比雅久PIAGGIO技術合作)技術合作,同時又於66年與法國MOTOBECANE技術合作,生產MOPED輕型機車,合約先後於71年完全終止。71年9月,該公司與日本川崎簽訂五年技術合約,期間也曾與日本大西潔勁引擎公司技術合作,研發重型速克達引擎。
百吉發快速崛起
創立之初,百吉發機車有著歐洲車外型,接著不斷的擴充廠房和資本額,產量也不停地增加,國內計有120餘家經銷商代理銷售,產品完全內銷,其中50cc與150cc產量約略相當。
民國67年銷售8,316輛,68年衝到44,409輛,市場佔有率為6.1%,成長之快速頗令人矚目,其中50cc銷售量僅次於光陽;150cc只次於偉士伯,均分居市場銷售亞軍。69年銷售呈停滯現象,但已開始嘗試小量出口,71年與川崎技術合作,推出11Occ及l25cc機車,後者使該公司營業情形大為改觀,這一年銷售量達到46,037台最高峰,市場佔有率達到8%,設備利用率則高達65.7%,在不景氣聲中,與鈴木、萬山並列同業之冠。
不過,在銷售顛峰之際,百吉發似已潛藏危機,由於該公司原為歐系車廠,生產百吉50及百吉發150兩款機車,後來改為日系車廠,表現非常積極,不斷的推出新車型,且勇於投入鉅額的促銷費用,在機車界中,每年數千萬元廣告預算,百吉發的廣告費支出可說數一數二,其手筆之大甚至高於多數汽車廠,問題是,儘管投入大筆促銷費,但結果卻時好時壞,不甚穩定,往往在新車甫一上市,大為暢銷,未幾便逐漸走下坡,使得營收及利潤均不甚理想。高處不勝寒72年,百吉發自高峰下滑,僅銷售30,281輛,市場佔有率掉到4.9%,為挽救銷售頹勢,讓公司挺而走險,自73年起大量接受轉口貿易訂單。
這一段時間,恰好轉口貿易非常暢旺,透過日本商社採購之大量外銷訂單,產品多經香港轉到大陸,以72、73及74年為例,72年外銷量僅4,737輛;73年竟暴增近3倍,達13,028 輛;74年又有2倍多的成長,達33,305輛。
當年,三陽、光陽、鈴木和百吉發都接獲不少訂單,不同的是,其他廠商的內銷量相當大,萬一轉口貿易不順,即轉內銷,馬上可以消化掉,以三陽為例,73年內銷18萬輛,因此1,640輛的外銷訂單量,只要不到一週便能消化完。事賞上,三陽也確實曾和香港某進口商,簽訂5萬台野狼機車訂單,言明分批出口至香港,第一批4,000台已順利輸出,第二批5,000台卻始終未等到買方開出信用狀,經研判,決定停止輸出該批機車,緊急轉內銷,據當年負責出口的營業部經理張宏嘉表示:「三陽一直極為慎重地處理出口香港事宜,為減輕外銷風險,當初簽約時即對出口數量加以估算,務以符合三陽產量及內、外銷能力為原則 ,同時要求香港方面,能預先開出每一批機車總值的保證票,俾保證貨品未能順利輸出時,該公司所蒙受的損失。」由於發現得早,三陽頂多只損失包裝材料費,立即轉內銷,很快便被市場搶購一空;但是,同一年,百吉發內銷26,403輛,外銷8,445輛,內、外銷比達32%。74年更危險,內銷10,338輛,外銷18,873輛,內、外銷比高達183%,也就是說外銷如果出問題,需要將近兩年的時間才能去化,屆時工廠設備、人員閒置,資金積壓等問題,絕對會拖垮公司。
轉口貿易之初,百吉發確曾風光一陣子,連著兩年蟬聯外銷呈冠軍,73年3月,還會回銷開發成功的「活性熱氣燃燒型二衝程循環引擎」重型速克達到日本,並對外表示,該年銷日目標為1萬台,當時,此舉曾讓其他機車大廠半信半疑,因為百吉發的確做到了回銷日本,這是他們以往做不到的。
隨著內銷市場的萎縮,為了去化產能,百吉發一步步的走向不歸路,讓公司無法考慮內、外銷比率,接受了超過其所能負荷的外銷訂單。
工廠停工
民國74年7月17日,百吉發工廠貼出停工佈告及律師函,董事長呂良千表示,該公司發生跳票八十餘萬元純因6,400輛機車之信用狀臨時延誤,無法在16日裝船押匯所致,並非經營不善。
他表示,6,000餘輛機車共裝了82個貨櫃,並已進儲海陸運輸公司之集散站,只等日方之信用狀依約來到,即可裝船出口並押匯一億餘元,詎料日方臨時通知延期,未開來信用狀,致16日被迫退關,並爆發17日之退票事件。由於事出突然,公司措手不及,加上庫存機車高達7、8千輛,故決定臨時停工,俟出清所有庫存再行復工。他指出,百吉發的債務分三方面,銀行貸款包括本國銀行佔80%及外商銀行佔20%,共三億五千萬元;股東借款約一億五千萬元;衛星工廠未付款二億五千萬元;總計七億五千萬元。至於該公司目前資本額一億九十萬元,流動資產及固定資產約十億元,故資產尚大於負債。
有關百吉發突然週轉失零的原因,呂良千認為:1.外銷市場不穩定,2.新車種原訂五月推出,因故延至八月,內銷市場受了影響,3.銀行緊縮信用,猛抽銀根,4.大環境不景氣。他堅信,只要再有二億元貸款,該公司便能重新運作。不過,據其他機車業者表示,國內機車業遭逢不景氣,百吉發領先系列機車在偉士伯及羽田的夾擊下,內銷量銳減,當年第一季外銷12,000餘輛約亮麗表現,到了第二季,卻後繼無力,四月只剩1,700餘輛,五月又少於四月,再來便每下愈況,終於遭遇營運危機。
經過呂良千的奔走,並分別與債權銀行、衛星工廠和員工協調,初步決定在九月復工。
有關債權銀行部分,他商請就原有放款暫停付息,本金延期攤還;百吉發將專案向工業局核轉紓困小組申請緊急融資一億元,俾作復工週轉資金。原料廠商債權部分,請原料廠商將對該公司債權的70%,轉為投資百吉發,憑以辦理增資發給股票,另10%於復工之日起一個月內以現金償還,其他的20%,自復工後第二個月起分一年攤還。針對員工部分則做了三點承諾:一、7月1日至16日的停工期欠資,統一在8月25日發放;二、工廠預定九月初復工,復工前的一個半月薪水,俟復工後優先發給,已遭資遣的49位員工,則發給至停工時的全部薪資;三、工廠屆時如無法復工,公司現有財產將予變賣優先償付員工欠薪,停工期間員工勞保依勞基法規定辦理。衛星廠發難 到了十月初,一直隱忍不動的衛星工廠,發現呂良千對於解決債務並無誠意,且其三月至七月之巨額資金流向又末交代,而百吉發提供給政府之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經徵信調查發現大有問題,其不動產在跳票前後又有巨大變動,因此遂毅然向有關單位提出檢舉,至此百吉發與下游廠商債權人間,已無轉圜餘地。10月30日下午,百吉發之40餘家受害衛星廠,聯袂至高雄地檢處控告該公司負責人呂良千涉嫌詐欺。受害廠商並擔心,案發即積極處理廠房設備的呂良千,最近已避不見面,恐有潛逃國外之虞。
到了75年2月,終於證實呂良千已潛逃出境,高雄地檢處於18日發布通緝令,並於22日偵查終結,提起公訴。檢察官在起訴書中指出,呂良千明知該公司截至73年底止,負債比率已達1155.5%,財務狀況甚為不佳,償債能力困難,竟意固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概括之犯意,連續自74年3月起,向該公司之衛星廠商和大工業、開發公司等66人,偽稱其公司營運及財務狀況正常,已接獲國外大批訂單及信用狀,可在三至六個月內償付貨款云云。和大公司等人不知有詐,遂應允將百吉發公司簽發之貨款本票,更改兌付期為三至六個月,並將應付貨款延至同年7月16日以後兌付,且繼續交付貨物予百吉發;嗣於同年7月16日起 ,百吉發簽發本票陸續因存款不足遭退票,呂良千復避匿無蹤,和大公司等人始悉有詐,呂良千因而詐得新台幣約三億元。
根據高雄市銀行的調查,百吉發在71年財務狀況即亮起紅燈,72年負債比率達370.6%,73年更加惡化,營運早已無法維持。至於百吉發財務危機主要導火線,是呂良千在國外從事轉投資生意,套牢沉重資金,而國內業務又無起色,終致一敗塗地。呂良千負債累累宣布停工後,即向高雄地方法院申請公司重整,同時和債權人協商解決債務,但最後仍末奏效。75年5月2日,百吉發公司債權人管理委員會正式接管該公司仁武工廠,以防止廠內財物被人擅自搬走。
日本川崎承認永豐為國內唯一合作廠商百吉發與通擇及唯剛洽談接手事宜,但日本川崎母廠較屬意另一合作對象永豐來接掌,爾後因無法獲得充分的財務資料,永豐並未介入,但是仍承接川崎之日製零件及部分國產零件,不過,川崎仍決定把原百吉發所生產的川崎機種,交給永豐工業製造,並承認永豐為國內唯一的技術合作對象。本來雙方甚至考慮日資49%、永豐51%,類似功學社與日本山葉的合資計劃。
永豐與川崎簽署生產銀座、銀王等重型機車,並與百吉發債權人之一的國泰租賃公司簽約購買其機器設備,使百吉發原有員工和有意接手者均大為恐慌,即使後來唯剛與債權人達成代償一成債權,並承接其資產及債務,繼績經營之協議,但萬山事件已是前車之鑑,此舉證明真正有決定權者是掌握生產技術的日本技術合作母廠,百吉發找來再多合作廠,如果末獲川崎同意,也是無濟於事,百吉發案自此劃下句點。
至於百吉發的廠房、設備等,永豐承接後成立統雄公司,主要從事機車及其零組件之裝配製造,但因市場已趨飽和,市場呈現強恆強的趨勢,不易拓展,機車產、銷呈極少,最後於84年3月退出市場。
第四節 「張黃」失措 各創霸業
民國74年3月24日,三陽工業改選新任董監事後,董事長黃世惠宣佈改聘原總經理張國安為最高顧問,原副總經理賴富峰為高級顧問,新聘任王振賢、劉義雄為總經理和副總經理。風雨生信心,豐群浴火生由於張國安堪稱為最資深三陽人,在慶豐行早期便進入公司,並陪同前董事長黃繼俊打天下,因此遽然聽到自己不獲續聘內心甚為不平。此一消息傳出車界譁然,各種猜測盡出,多數人傾向同情弱者;但也有部分人站在黃世惠的立場替其申辯,不過黃世惠始終未就此一決定再做任何公開說明。筆者當時服務於工商時報,採訪張國安多年,對於其機車專業向來佩服,他也說過自己唯一夠資格經營的就是機車業,張國安甫離職之際,便將全部心力投入豐群集團之業務,每到歲末年初,我必捎去賀卡,而張國安也會在百忙中親自回信,他的教誨令筆者受益良多,印象中,記得萬客隆創立後的幾年間,他的回函有時長達數頁,在賀年之餘,詳述新公司營業額已超過三陽,此舉顯示,儘管事隔多年陰影仍在,令人感觸良多。
離開三陽後的張國安未曾萎靡不振,他依然活躍在工商業界,依然笑臉迎人、活力充沛,而其長子張宏嘉則成了父親最大的支柱,不論在事業、生活上,「後張國安時代」已處處可見張宏嘉的影子,此舉顯示,張國安精心栽培的長子已然成器,似乎棒子已順利的傳了過去。如今他已辭世,對台灣機車工業而言;對本會而言,他的貢獻無法磨滅,堪稱「美好的一仗已經打過」。豐群集團在他和張宏嘉以及其他兒子張宏碩、張宏豪、張宏杰的共同打拼下,業務蒸蒸日上,也蔚然成為國內重要的企業集團之一。
黃大夫為三陽轉型 慶豐集團聲勢大振
黃世惠和張國安年齡相同,一樣屬虎,民國40年代,黃世惠自台大醫學院畢業後,便出國唸書,在國外醫界、學界成就斐然,是一位旅居美國、日本的國際知名腦神經外科大夫。
民國69年,在父親頻頻召喚下,黃世惠束裝返國接掌三陽工業。儘管一切從頭學起,但他展現了驚人的學習能力與毅力,剛回國時,筆者與其交談,他操著流利的英語、日語甚至台語,但是國語卻說不好。才一段時間不見,筆者要再採訪他時,想到上回的經驗,便刻意用他熟悉的語言,讓人驚訝的是,他的國語進步程度簡直可用一日千里來形容,而且他堅持用國語回答,這一切似乎展露了他超人一等的決心。
旅居國外多年,流著中國人血液,卻有著外國人作風、國際化程度甚深、自信滿滿的黃世惠進入三陽經營團隊後,自然給土生土長、有著工科背景、很懂機械卻憨厚的三陽人,帶來不小的文化衝擊。
不過,黃世惠自75年直接掌控三陽後,讓公司的營業額從110 多億元、營業淨利近9億元;成長到85年營業額358億元 、稅前盈餘14.5億元、稅後盈餘13億元。更重要的是,成為大平洋經濟盆地會議理事長(PBEC)的黃世惠運用所長,將三陽帶上國際舞台,迄今慶豐集團已涵蓋汽車、機車、金融、保險、水泥、養雞飼料、建築、航太、資訊等行業,也屬於國內響鐺鐺的企業集團;除了慶豐集團的發展,黃世惠更在台灣不易擴展外交的惡劣環境下,憑著個人的資源和聲望,做國民外交,為台灣盡心盡力。
記得黃世惠剛回國不久,便連續蟬連年度全國納稅冠軍,黃世惠這種誠實商人的形象,在國內企業界甚為罕見;他清新的學者氣質,也使得他有別於其他多數企業界人士。此畢頗獲當時金融司長陳思明賞識,特將出現金融危機的國泰信託交給他經營,他也不負眾望,將國泰信託經營得有聲有色,如今更已改制為慶豐銀行,證明了自己的經營能力。
在筆者的採訪經驗裡,黃世惠是少數不空口說白話的老闆,他話不多但是簡單而且坦白,有時還會冒出「笑呆」的說法,既鄉土又傳神。在黃世惠內定接國泰信託後,筆者好不容易聯絡上他,聽完問題後,只囑咐筆者稍晚再聯絡,後來他果然依約主動答覆,但明白告知由於股權收購未完成,不能提早曝光,他只告訴二名記者,筆者有感於他的誠意和坦白,同時自忖等事情成熟再報導無礙讀者知的權利便答應了,但是第二天,另一家報紙末遵守承諾登了出來,聽說消息提前曝光確實給他帶來很大困擾,此種利益攸關事件,一般業者絕不會答覆,但是他重朋友、重承諾到給自己帶來傷害的地步,可以窺見他的真性情。黃張事件一寶貴的歷史經驗「黃張事件」在70年代裡,確有代表性;在機車史裡也有一定地位。
黃繼俊和張國安共同創辦三陽,「無中生有」,使三陽從零成長到110多億元的營業額;黃世惠接棒後,三陽的營業額成長到358億元,股票上市,也走上了國際舞台。不論張國安也好、黃世惠也好,都為三陽盡了很大的心力。
黃世惠不出惡口,75年迄今絕口不再談及此事;張國安罹病後,似已參透甚多世事,如今他已辭世,事實真相恐怕永遠不會大白。我們毋寧相信「黃張事件」給機車界帶來了些許經驗和教訓,也是機車界進步的原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