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中国摩托城市:“摩都”重庆之企业篇(转载)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0-5-2 22:12 编辑

  摩托车的“重庆制造”

  多年以来,重庆一直是中国摩托车最大的制造基地,虽然受摩托车产业“广东板块”和“江浙板块”两面夹击,但重庆摩企依然具有不容质疑的实力。2007年,重庆摩托车产销量超过870万辆,比2006年增长了17个百分点,交上了“全国摩托车产销量第1、发动机产销量第1”的成绩单,再一次证明了“重庆制造”的强大竞争力。

  重庆“摩帮”的兴起

  独特的历史背景,让重庆拥有了雄厚的制造基础,同时也拥有了以长安、嘉陵、建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军工企业。上世纪80年代,在“军转民”的大背景下,嘉陵和建设两大军工企业开始生产轻便型民用摩托车,由于产品适应了消费需求,使摩托车生产和消费迅速兴起。一时间,嘉陵摩托、建设摩托风靡全国,成为时尚的符号。于是,重庆成了摩托车产地的代名词,“重庆制造”也成了摩托车消费的风向标。

  上世纪90年代,嘉陵拥有中国摩托车的最高知名度,在嘉陵、建设的带动下重庆摩托车兵团的迅速壮大,力帆、隆鑫、宗申等摩托车民营企业开始发力,重庆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摩托生产基地,重庆“摩帮”这个带有武侠小说中江湖气息的名词也在全国名声雀起。

  如今在重庆“摩帮”中,两大国有企业嘉陵、建设以及三大民营企业隆鑫、力帆、宗申是重庆摩托车制造的绝对的主力,在全国10大摩托车企业中占据了“半壁江山”。除此之外“摩帮”中的二三线摩托车企业渝安、晓星、银翔、鑫源,新感觉等,也在国内外摩托车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与摩托车企业唇齿相依的摩托车配件行业也迅速扩张,目前已有包括秋田、渝江、两江……在内的上千家摩配企业,共同形成了国内最强大的配套体系。

  从“重庆制造”到“重庆创造”

  一度以来,重庆摩托车产量虽然很大,但是技术档次不高,特别是车型变化不多,同质化严重,排量主要集中在50cc至150cc的狭小范围内,走的是中、小排量,低价格的路子,市场定位以农村市场为主,缺乏附加值高的踏板车和大排量摩托车。

  为了重塑“重庆制造”的新形象,把重庆建设成为规模大、质量高、技术水平先进的举世公认的“摩托车之都”,重庆的摩托车企业开始了一场“自主研发”、“技术升级”、“品牌塑造”、“价值回归”的新征程。

  从2005年开始,宗申启动了一个累计投资高达30亿人民币的高端产品研发计划——赛科-龙计划,目的就是把“中国制造”提升到“中国创造”的价值领域。2007年,先后有宗申快乐100、宗申进取、宗申追求、宗申飞越研发成功,并顺利推向市场,彻底打破“中国摩托无创造”的历史,结束了中国摩托的组装历史。

  建设摩托则推出了“五芯战略”,以日本雅马哈技术为依托,生产一系列精品发动机,并将这些发动机用于5个系列的摩托车上。如今,建设摩托花费3年时间打造的建设弯梁芯摩托、骑式芯摩托、太子芯摩托、ATV摩托(沙滩车)和踏板芯摩托,“五芯”系列产品全部上市……

  这两年,嘉陵集团通过实施“价值回归、品牌提升”为核心的竞争策略,搭建起了嘉陵新的产品及其技术平台,推出了发动机、摩托车等升级换代系列产品,其中2007年推出的“嘉陵JH600”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该车花费了3年时间上亿资金研发而成,是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排量最大的摩托车。

  ……

  除了在生产制造上下工夫外,重庆的摩托车企业还在品牌的塑造上进行新的探索,比如隆鑫集团,2005年与宝马摩托项目合作后,对中国摩托整车和零部件行业带来一定的提升,2008年隆鑫将参加摩托GP大赛,通过这项世界顶尖赛事,向全世界展现隆鑫产品的质量性能,展现中国隆鑫品牌的风采,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

  此外,无论是鑫源大打越野牌,还是力帆的进军汽车……重庆摩企的不断开拓,都为“重庆制造”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重庆离“中国摩托车之都”的目标越来越近。

  龙门阵篇

  第三只眼看“摩都”

  2004年,重庆首次将打造“中国摩托车之都”的设想列入政府5年发展规划当中。在这份规划当中,明确提出了重庆市摩托车行业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实现产销摩托车900万辆,占全国的50%,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从而把重庆建设成为规模大、质量高、技术水平先进的举世公认的“摩托车之都”。如今,这个“摩托车之都”什么样?将走向何处?我们就来和专业人士来摆摆“龙门阵”。

  难以把握的摩托车产业

  因工作关系,每个月就会飞一趟重庆,但我对重庆的道路却很不熟悉,一是因为重庆的道路弯多难认;二是因为重庆发展得太快,天天在变。和重庆的道路一样难以把握的是重庆的摩托车产业。

  重庆是中国摩帮的聚集地与发源地,“码头文化”对摩托车产业的影响很深。尽管有嘉陵、建设这样的国有摩企,但真正让重庆闻名天下的是以宗申、隆鑫、力帆为首的民营品牌。摩托车并非重庆经济的绝对产业支柱,但摩企却是重庆民营经济中最活跃的群体。2007年,重庆突破百亿产值的民企只有3家,其中摩企就占了两家(力帆和隆鑫),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摩托车之都”,从产业的角度来说,重庆当之无愧,但从文化的角度来说,重庆还差得很远。在重庆街头很少看到摩托车,与这个城市一年产销摩托车数百万辆形成鲜明的对比。重庆要想打造成“摩托车之都”,就必须具备“摩托车之都”的文化气息,这应该是个硬指标。(李国勇)

  性格决定城市命运

  一个城市的性格取决生活在这里的人。所谓性格决定命运。重庆人的性格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命运与未来。重庆人有“三大特点”:能吃苦,能享受,也能冒险。因此,这个城市就具有其他城市所没有的豪气。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重庆是一个文化沙漠,也因此就决定了它一直处于产业价值链的底端,缺乏向上游延伸的精神源头。

  我并不认可“摩托车之都”这个提法,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是什么之都并不是因为数量,而是因为文化。我认为要以“都”来形容,我觉得中国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胜任。因此,我觉得重庆要做摩托的重庆,让人一提起重庆就想到因为摩托而带来具有独特体验与想象空间。

  重庆企业目前完成了两大积累:原始资本与制造能力的积累。

  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要做的是结束摆脱组装的历史,进行产业升级、价值提升。遗憾的是,真正专心致志的企业太少了。除了宗申专注之外,我似乎找不到第二家。一句话,投机氛围太浓。还会有品牌不断错失机遇而导致被淘汰。(范红杰)

  充满激情和活力

  重庆是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城市,主要表现在餐饮文化、娱乐文化以及积极活跃的经济环境,长期受码头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熏陶,重庆始终是中国西部经济最活跃的区域。重庆也很有赛车气质,城市的街道全是弯道类似赛道,重庆的出租车司机技术很好,个个都像赛车手。重庆骑摩托的大多是铁杆车迷,为的不是代步而是爱好。

  摩托之都不仅体现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数量上,同时也要体现在产品的品牌内涵和产品质量,更要形成摩托车的消费氛围和崇尚摩托车文化的氛围。重庆虽然号称是摩托之都,但在摩托车消费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引导上,还得进一步完善。

  重庆的摩托车企业正处在一个蜕变的阶段。2005年开始重庆摩帮遭遇寒流,受各种政策和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产品从价格到质量失去市场竞争力,重庆的企业先后转型,从产品质量入手,通过不同的手段提高品牌的形象和产品质量,然有的企业是在务实的做事,有的企业仍是在忽悠市场和消费者。因此3-5年后,重庆真正的能代表摩托之都,代表国产摩托车的实力和竞争力的品牌将浮现。(赵国防)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