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綦江23名教师组建摩托队 募10万资助80贫困娃

来源:重庆商报    2011-10-19

“爱心摩旅”的志愿者们集结出发


  
    在綦江县赶水镇,每逢周六,你都可以看到一支摩托车队,背后插着写有“爱心摩旅·与爱同行”8个字的小红旗。他们是赶水镇中学老师组成的“家访摩托队”。为了挽救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他们跑遍整个赶水镇,寻找每一个可能辍学的孩子……一个多月来,他们成功挽救了80个学生,让他们重返学校,沐浴在老师温暖的目光下。

  发现有孩子被迫辍学

  9月24日上午10时许,綦江县赶水镇中学校门口,伴随着一阵阵马达的轰鸣声,二十几辆摩托车又一次驶离学校。搭乘上李庆献老师的摩托车,记者也充当一名临时成员,跟着老师们一起外出“家访”。沿途,李老师向记者介绍起了“爱心摩旅”的由来。

  “这事还得从今年2月说起。”李老师回忆称,开学那两天,有几个学生徘徊在赶水中学校门口,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王大治看到后过去询问,得知他们都是学校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因为家里负担不起他们200元/月的生活费,不得不辍学,但他们自己又非常渴望上学,所以一直在学校门口呆着,久久不想离去。

  得知这个情况后,王大治决定为这些贫困的孩子做点事情。几天后,王大治与一位班主任一起到贫困学生马绍维的家里家访。马绍维的家位于渝黔交界处大山里,她家的房子是用条石垒成的简陋平房,她母亲卧病在床。

  王大治了解到,3年前,马绍维家的土坯房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倒塌,家人一死一伤。经东拼西借,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用石块垒起了3间平房作栖身之所,可再也无力承担马绍维的生活费了,她不得不被迫辍学。

  网友看到照片捐两千

  家访回来后,王大治才发现,和马绍维一样,学校里有不少因家庭贫困已失学或正面临失学的学生,其中好几名学生是弃婴,如今因养父母年老体弱等原因随时可能退学,几无选择的余地。

  怎么办?王大治开始在自己的各个QQ群里发布求助信息。很快,一位浙江金华的网友提供了线索:金华市慈善总会所属的施乐会,是一家专门做网络资助的爱心慈善机构,还建有专门的网站。

  随后,王大治通过网络联系到施乐会负责人,将具体情况告知了对方。这位负责人告诉王大治,施乐会爱心助学活动可以帮助那些贫困的学生,但需要提供贫困生家庭的相关照片和详细的资料,并确保其真实性。

  得到这个答复后,王大治立即骑摩托车再次赶到马绍维家中拍照,当天便将信息反馈到施乐会网站。第二天一早,施乐会就把马绍维初中期间所需要的2000元生活费汇了过来。

  23教师建“爱心摩旅”

  马绍维的问题解决了,可学校里困难学生还很多,而且这些学生大多家住偏远山区——如果王大治每个周末访问一家,那速度太慢、太慢,很难保证面临辍学的孩子能及时得到援助。

  左思右想后,王大治决定求助学校老师组建的“敢行摩旅”车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王大治联系上了“敢行摩旅”车队的负责人李庆献。得知事情原委后,车队全体成员都表示无条件支持爱心助学活动,并一致决定把“敢行摩旅”改为“爱心摩旅”。接下来的那个周末,“爱心摩旅”开始第一次行动,23名老师分成3个小组,开着摩托奔赴乡村采集信息。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爱心摩旅”的队伍不断壮大,先后有45位老师参加了家访。每次出发,或十几辆摩托或二十多辆摩托组队,车轮印迹和老师们的足迹遍布了赶水镇的每一个村社。“迄今为止,我们通过家访共筛选出了一批‘够格’的学生,并已经为其中80个家庭募集到学习期间的生活费用。”王大治说。

  声音

  希望“爱心摩旅”

  再也找不到“业务”

  “爱心家访”过程中:杨超为长期打地铺的黎均琳同学送去了一张单人床,还有新棉絮、床单、被套;徐忠看到杨春花同学一家住临时窝棚时,当场掏出了身上的200多元钱,悄悄放在她的枕头底下……赶水中学党支部书记李春友说:“他们家访时会产生不少费用,但他们从来没向学校提出过补助的要求。”

  日前,王大治决定对綦江县境内所有的贫困学生开展“爱心家访”,为家庭确实贫困的孩子争取爱心助学款。4月初,施乐会网站将赶水中学“爱心摩旅”的老师们列为网站“特约志愿者团队”,以鼓励他们为更多贫困学生提供帮助。

  迄今,在“爱心摩旅”的帮助下,已有来自80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得到了10万余元的爱心捐助。

  王大治说:“当不再需要‘爱心摩旅’,这里就没有失学儿童,没有贫困家庭了。”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