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的故事(转载)

BMW,全称为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股份公司(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是德国一家世界知名的高档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总部位于慕尼黑。

BMW在中国大陆、香港与早年的台湾又常称为“宝马”。

BMW公司的历史始于1916年,公司最初是一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商,1917年还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1918年更名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股份公司并上市。

  BMW是Bayerische Motoren Werke的缩写。在初创阶段,公司主要致力于飞机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BMW的蓝白标志象征着旋转的螺旋桨,这正是公司早期历史的写照。但是现任的宝马总裁却更正说,人们总以为蓝白标志是螺旋桨,其实应该是蓝天白云,
宝马的总部在慕尼黑,德国的巴伐利亚州,而巴伐利亚州的州旗是蓝白相间的,宝马的名字又是巴伐利亚发动机公司,宝马就代表了巴伐利亚,代表了德国最精湛的发动机技术。

  1923年,第一部BMW摩托车问世。五年后的1928年,BMW收购了埃森那赫汽车厂,并开始生产汽车。之后,BMW将许多汽车制造史上的杰作推向市场,这些产品不断激发出强烈的感情和人们的渴望,铸就了BMW公司作为一家汽车制造商的杰出声誉。

  BMW集团的今天―以高档品牌高效增长当前,BMW集团是全世界最成功和效益最好的汽车及摩托车生产商。2002年,公司成功销售了超过100万部BMW和MINI品牌的汽车,销售纪录首次突破一百万辆;在摩托车业务上,销量超过9.2万辆,再创销售新高。在全球,BMW集团的员工总数超过10万人。

  一贯以高档品牌为本,正是企业成功的基础。BMW集团拥有BMW、MINI和Rolls- Royce(劳斯莱斯)三个品牌。这些品牌占据了从小型车到顶级豪华轿车各个细分市场的高端,使BMW集团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专注于高档汽车和摩托车的制造商。高档意味着“附加值”。BMW集团的品牌各自拥有清晰的品牌形象,其产品在设计美学、动感和动力性能、技术含量和整体品质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产品内涵,因此,这些品牌可以给用户提供切实的附加值。在此基础上,BMW集团期望获得较高的单车利润率,从而继续保持赢利性增长,并确保公司在未来的独立地位。

  BMW集团将长期贯彻明确的高档品牌策略,在未来几年内,这将体现在大范围内的产品和市场攻势上。在注重各品牌独特性的同时,BMW集团将通过推出新产品进军新领域,并把公司的系列产品推广到更多新市场。籍此,公司将跨入一个全新境界。

  2008年,BMW集团销售大约140万辆汽车,实现40%的增长。同年,集团的年销售额将突破500亿欧元。
 车标含义
  有一种解释是:“宝马标志中间的蓝白相间图案,代表蓝天,白云和旋转不停的螺旋桨,喻示宝马公司渊源悠久的历史,象征该公司过去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又象征公司一贯宗旨和目标:在广阔的时空中,以先进的精湛技术、最新的观念,满足顾客的最大愿望,反映了公司蓬勃向上的气势和日新月异的新面貌。”因为这个解释很泛滥,而听起来也很让人信服,不过误人子弟没商量。可惜德国人没那么浪漫!

“宝马”一词是香港人想象力发挥到极至的结果,不可否认这样的名字在中国用在一个汽车品牌上绝对盖帽。宝马汽车公司是以生产航空发动机开始创业的,因此标志上的蓝色为天空,白色为螺旋桨。蓝白标记对称图形,同时也是公司所在地巴伐利亚州的州徽。

和奔驰汽车公司一样,宝马汽车公司以汽 车的高质量、高性能和高技术为追求目标,汽车产量不高,但在世界汽车界和用户中享有和奔驰汽车几乎同等的声誉。宝马汽车加速性能和高速性能在世界汽车界数一数二,因而各国警方的警车首选 的就是宝马汽车。宝马的摩托车在国际市场上最为昂贵,甚至超过了豪华汽车,售价高达3万美元左右。由于宝马产品以赛车风格设计,因而在世界赛车活动中宝马汽车经常大出风头。

001.jpg (30.88 KB)

001.jpg

001.jpg (44.15 KB)

001.jpg

001.jpg (50.29 KB)

001.jpg

001.jpg (57.17 KB)

001.jpg

001.jpg (93.99 KB)

001.jpg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德国经历过二战惨痛教训,分裂成东西德国,自从德国总理在二战60周年纪念活动中和对战争集中营的暴行先後向受害者和国家忏悔後的动人一幕,我感觉到他们真正地从罪恶中释放出来,现在德国人不再愧对历史,他们更勇於和积极面对未来,从他们的作品中可反映出他们对生命的更加热爱。

    BMW车厂正好是反映了德国人变得开朗的一面的例子,以往德国是给人难以高攀的形象,现在渐渐变得亲切和朝气起来。德国人世人显示他们在电单车制造悠久历史中所虑积的经验,泡制一辆史上最强机械巨兽来,最重要的讯息是证明他们是有足够能力开发以往只有日本人才精於制造纤巧的直四主义引擎。

    BMW车厂於去年9月的慕尼克车展Intermot 2004展出他们突破之作--世界首台轴传动的K1200S跑车外,同场还加演了K1200R的诞生仪式,K1200S是世界首台轴传动的跑车。

    BMW K1200R在设计理念上是不作多余的装饰,强调是此车的肌肉感和机械的智慧,在机械结构和引擎方面均来自K1200S,基本上她是一辆脱去外套而变身成为NK街道战士,不过BMW车厂在外观上尝试以更前卫的方式去完成,颇有未来世界中的机械巨兽状的电单车。一如日本以往的惯例,开发了一辆高性能道路赛车/跑车後,顺理成章推出一款廉价版的F版,或是今天流行的NK街道战士。


新BMW K1200R设计理念
    BMW Motorrad新推出世上最强的Roadster,在设计理念上她自有德国人的独有眼光,他们心目中的marcho bike是应该这样的,你同意吗?
    车身的两侧和轻量化合成物料制造的油缸设计,细小的风档和双方型头灯(2XH7),都是独一无二的。在颜色方面,分别有银灰色、白银色、金属黑色、金属灰色、暗黄色。K1200R标准座高为820mm,另加设较矮的790mm座高。
    从K1200S开始,马力高达163匹的四汽缸轴传动的巨兽,配合BMW自行发展的Duolever悬挂系统,新系统代替以往的Telelever,仅重13.7kg及电子悬挂调校-ESA,还有先进的电器及电子装备,K1200R是绝对领群雄的。
先进废气管制系统,配用全自动的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先进的BMW的ABS掣动系统,还有晶片防盗系统等。此车在少量改良部分包括车身设计和设备,现今车身重减至237kg。
    K1200R的把手是全新的,因为是NK车的原故,把手是较K1200S为宽阔及高,骑士的座姿亦会较为前倾和挺直,和K1200S不同是,此车的表板设计取材自R1200GS,虽是传统指针式但却有新的外观,并设有具备的指示如燃油计、波档显示、电子避震设定显示等资料。
引擎
    K1200R之引擎、传动系统及传动轴、掣动系统及电器装备均取自K1200S,一台BMW第2代前倾55°水冷并列4汽缸DOHC 16气阀式引擎,体积非常纤巧,有如400级别,是取材自F-1科技,排气量1157cc,缸径79.0mm、冲程59mm,压缩比13.0:1,最高马力163ps(120kW)/10250rpm,最大扭力127lb-ft(94Nm)/8250rpm,燃油供应是采用46mm直径BMSK电子燃油喷注系统、CDI点火,引擎绝佳之平衡更实现低重心设计,实现直线化的进气通
道。引擎仅重81.3kg(包含离合器和齿速箱),而引擎更是同级中最轻的,引擎的导气管改为单支,更著重中低扭。
    厂方公布的耗油量资料上,以90kmh行驶,100km耗油量为4.7L;以120kmh行驶,100km耗油量为5.5L。0-100kmh加速仅需2.8秒,因为NK车的关系,极速被调低至206kmh。
应用在K1200R上的汽车的CAN-bus科技解决了传统烧保险丝的毛病,而取代是全面性的自诊和检测和软体升级的强大功能。

  
机械结构
    K1200R采用冲压与铸造的IHU复合性材料的铝合金双梁式,轻盈及高刚性,只重11.5kg,车架也是为引擎的压力成员。
    传动系统方面,K1200R采用湿式多片离合器,配用流行的6前速变速箱,是取材自K1200S。变速比方面,(1)2.521、(2)1.842、(3)1.455、(4)1.287、(5)1.143、(6)1.015。第1次减速比为1.559,因为NK车的风阻较大关系,差速比改为2.91:1(K1200S/2.82:1),减低极速的数字至206kmh。
悬挂系统方面,Duolever略为斜少许,左右转向角增加至61度,外倾角少11mm,共101mm,改变了的悬挂几何是令低速中的操控性能更佳。
    电子悬挂调校-ESA(Electronic Suspension Adjustment)是自行选购的系统是全球首创的设备,能容许骑士在停车时以最方便的在把手间调校预载後的弹簧硬度和吸震的压力,简易不过是按一按按钮。ESA以电子液压方式掌管前轮的下压和後避震的回弹。
    至於掣动系统方面,EVO掣动及整体ABS同样是自行选购的,此系统在所有的K和Boxer系列中都曾应用过,与K1200S一样,前采用320mm直径转孔碟,後265mm转孔碟,全是原装钢喉,BMW的EVO掣动系统已公认为全球最安全和有效的掣动装备,骑士还可选择EVO掣动系统配合整体ABS系统操作,半整体式装置表示前後掣动都会在利用手刹而作动,而脚刹只会是後掣动才作动。
轮圈/轮胎
    轮圈和轮胎跟R1200ST的选择一样,前3.5"x17及後5.5"x17,前轮胎为120/70-ZR17及後180/55-ZR17。可另行选择跑车组合之前3.5"x17及後6.0"x17轮圈,後轮增大至190/50-ZR17尺吗。

规格表 全长:2228mm   全阔:856mm   轴距:1571mm
座高:820mm(790mm)   湿重:237kg   油缸容量:19L
引擎形式:4冲程水冷并列4汽缸DOHC 16气阀式   
缸径x冲程:79.0mmx59.0mm   压缩比:13.0:1   总排气量:1157cc
最高马力:163ps(120kW)/10250rpm   
最大扭力:127lb-ft(94Nm)/8250rpm
燃油供应:46mm直径BMSK电子燃油喷注系统
点火:CDI  起动:电力起动
传动系统:湿式多片离合器配6前速变速箱
变速比
第1次减速比:1.559
齿轮比:(1)2.521  (2)1.842  (3)1.455  (4)1.287  (5)1.143  (6)1.015
第2次减速比:2.910  传动模式:轴传动  车架形式:铝合金双梁式
悬挂系统(前):Duoleve.r配中置油压弹簧吸震筒,行程115mm
        (後):Paralever单摇臂配单筒油压弹簧吸震筒,行程135mm
轮胎(前):120/70 ZR17   (後):180/55 ZR17(190/50 ZR17)
掣动系统(前):2X320mm钻孔碟配对向4活塞卡钳(ABS)
        (後):1X265mm钻孔碟配2活塞卡钳(ABS)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宝马R75重型摩托车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军队也曾经装备少量从德国进口的军用摩托车。 1937年前,国民党在南京方山组建了“交辎学校战车教导营”。1937年4月,该教导营改编为陆军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装甲兵团下辖3个连,当时每个连都配有1个由12辆德国“春达浦”(就是聪达普的译音,可能为KS600或是更早的型号)两轮或三轮摩托车组成的侦察班,这些担负侦察、搜索和联络任务的摩托部队,配合装甲兵团的德式战车,在抗战中起过不小的积极作用。

  战争的非正义性不会抹煞人类的创造力,尽管作为侵略工具,但德国军用摩托车还是不曾被历史忘记,它们出色的设计,不凡的性能,在历史上重重地写下了一笔,也许它们的经历并不光彩,但不要忘记,掌握它们的终究是人,对它们的客观评价和历史的总结,才是我们人类社会正确的前进方向
长江750与宝马摩托之间的渊源,始终是全球古典摩托车迷乐于讨论的话题。一切还要追溯到1956年,当时军委后勤部向第二机械工业部提出仿制从苏联购买的3000辆摩托,第二机械工业部四局(航空工业局)把任务下达给了洪都机械厂、湘江机器厂等7家所属单位。当年亲历造摩托的李学谦,后来当上了洪都机械厂党委副书记和洪都机械厂技术学校校长,他曾回忆道:“我们那时候只知道仿制的是苏联乌拉尔M72,没有图纸,就是从部里面送来了实物样车,当时算是政治任务。大家非常重视,专门设立了一个摩托车研制车间,代号50。此前我们厂只造飞机,并没有摩托制造经验,所以厂里从不同岗位上临时抽调来技术骨干,主要都是钳工、车工和焊工,生产设备就是5台普通机床。”

  最初仿制乌拉尔M72的时候,连图纸都没有,只好采取土办法——拆,把样车零件统统拆下来,然后实物测绘。光测绘画图纸就用了近3个月,整车完成共 651份图纸,车体部分图纸编号1308A4,发动机部分图纸编号1800A4。测绘很顺利,可并不是所有测绘出来的零件都能造,当时还有一个生产原则,就是尽量采用工厂已有的工具,减少工艺装备制造。按照李学谦的说法:“乌拉尔M72上有很多形状奇怪的零件,凭我们手头的机床根本不可能加工出来,只有找老技术工人拿手工锤打出来。”第一辆仿制苏式M72是1957年12月24日正式出厂的,出厂前只进行了3000公里的路面测试,按照1993年编写的《中国汽车工业史》第八章送审稿里的说法,质量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很显然,最初的仿制有很多技术局限,尤其是一些易损件和手工打造的零件,无法达到设计寿命。

  李学谦和他当年的同伴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拼命测绘仿制的乌拉尔M72,也曾在18年前经历过同样的仿制过程——1939年10月,5辆宝马R71摩托车经罗马尼亚,被送到苏联,当时斯大林也想拥有德国陆军那样的摩托化机动优势,可希特勒忙于入侵波兰,并没有理会苏联人对宝马摩托的热情,于是苏联人凭借对这5辆宝马R71的拆解复制,仿制出了自己的乌拉尔M72。很显然,M72的产品编号并没有规避对宝马R71的抄袭。

  尽管中国最早购买的3000辆乌拉尔M72现在已经无法找到完整的车体,但是对比宝马R71的图纸,还是不难发现苏联人当年的仿制思路。宝马摩托的动力性和行驶可靠性都被完美保留了下来,苏联仿制者只不过对宝马R71进行了零件的少量简化。德国人为了保护摩托驾驶者和乘坐者在严寒驾驶中不被冻伤,在驾驶车把和挎斗内设计了一套加热系统,利用摩托车排出的尾气加热,而苏联人则彻底抹去了这套零件。在洪都机械厂仿制的时候,由于参照实物是已经去掉加热系统的乌拉尔M72,所以根本无人知道原始的加热设计。还有一项仿制中消逝的设计是风门和动力分配挡,R71可以把30%的动力通过共轴直接输出到挎斗上,并以手动拉杆的方式调节,可M72则把风门和动力分配挡挪到了脚的位置,并且不能将30%动力输出到挎斗上。从宝马R71到乌拉尔M72,再到洪都仿制版,也并不只是简化,苏联人仿制M72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大量装备部队,而中国的仿制版除了军用,还承载着观礼等多种设计任务。宝马R71的挎斗没有任何减震系统,颠簸的路面乘坐起来很累,洪都仿制版抛弃了乌拉尔M72的挎斗结构,创造了一套中国化的挎斗避震支架。
在洪都机械厂仿制成功后的1年时间,这种国产摩托并没有自己的名字,大家只是根据746cc的排气量,习惯性叫它为“750摩托”。还是1958年12月首届军工企业民用产品展览会上,为了有个商品名字,才有人提出起名的问题。当时起名的事情很随意被安排给了主管生产的第二机械部副部长刘鼎。这种仿制摩托有两个工厂生产,发动机厂在株洲,整车厂在南昌,刘鼎琢磨湖南株洲有洞庭湖,江西南昌有鄱阳湖,都流入长江,用长江可以很好地平衡两个厂的关系。“那时候也没知识产权,也没注册意识,我们给长江750设计了一个拼音式样的商标图案,然后就大批量生产了。”李学谦如此解释长江品牌的雏形。

  长江750摩托刚有了名字,为了研制强5飞机,洪都机械厂就把以前仿制摩托成立的第五车间给借调走了,摩托的流水线生产和再研制任务被转移到机械厂的技校生产,整个上世纪60年代长江750始终保持每年1500辆的产量。而“文革”则让最初参与长江750研发的技术员们陆续被下放到南昌航校和南昌周边地区,正是这些下放者,成了此后延续长江750生命的核心力量。他们下放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拿走技术资料和图纸,可凭着对长江750测绘仿制时候的熟悉,一群下放到南昌航技工学校和校办工厂(后改名为赣江机厂)的人,悄悄在洪都机械厂外也造起了750摩托,并且也使用长江750的商标。

  这群下放到南昌航技工学校的技术骨干不仅凭借脑中的印象再造出了长江750摩托,并且使用宝马R71时代所不具备的锻造工艺,以改良方式优化着长江 750的设计和制造。而同时期,苏联的乌拉尔也在发生变化,M72早已经停产了,取而代之的是苏联自己设计的新车型。整个上世纪70年代,不仅是洪都机械厂在生产长江750摩托,南昌航技工学校和赣江机械厂也在开足马力生产,除了零星的工艺改进,长江750摩托的原始设计依旧延续乌拉尔M72。但此时品牌已经悄悄分化,由于洪都的干预,并不是谁都能再用长江750的牌子,于是各个品牌的750挎斗摩托纷纷涌现,赣江750、湘江750、红光750、长洪 CH750、贵州战友750、贵州凌云LY750、云摩750、春燕CY750、井冈山JGS750B、兰州750、扬子江YZJ750,最鼎盛时候有 17家工厂在生产750摩托,产品型号多达84个,而各个厂的技术核心都来自南昌的老工厂。“谁也无法想象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还会出现那么多品牌的 750摩托,要知道这些摩托距离他们原始版本宝马R71的出厂时间,已经快有半个世纪了。”收藏有3辆长江750摩托的李牧汇很认真地说,“如果再算上上世纪70年代上海摩托厂试制的重型东海750摩托,宝马R71绝对是在中国遍地开花了。如果说乌拉尔M72是宝马R71的减肥版,那长江750就是减肥后的整容,再后面那些型号,都可以算是整容后的拉皮了。最难得的还是没有走样,保留住了宝马R71最核心的设计味道。”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BMW(宝马车)= business商业+money金钱+women女人,
即有了Business 就有了Money 有了Money 就有了Women.(真是应对了宝马车当年的广告词,"所有男人的梦想")
[attach]309[/attach]
你一定看过法国影片“虎口脱险”吧!影片中纳粹德军的士兵骑着军用摩托车风驰电掣般追击英军飞行员的场景,让人紧张而又刺激,着实为英勇顽强的英军飞行员的安全捏了把汗。军用摩托车在二战中被德军广泛应用,从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到苏德战场,到处都可以看到法西斯德军大量装备的军用摩托车。军用摩托车在当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二战期间,纳粹德军装备了数以万计的军用摩托车。摩托车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道路适应性好,越野能力强,并且便于隐蔽,车上还能搭载武器等,因此,它非常适用于侦察、通信/联络,搭载武器后还可以用来冲锋陷阵。在德军重型挎斗摩托车上通常配置有1挺MG3型机枪,携带有50发装3盒机枪子弹和1个备用轮胎、1个备用枪管以及5升备用燃油、打气筒、千斤顶及随车工具等。德军习惯上将军用摩托车分为三个等级:0.35升以下的为轻型摩托车;0.35~0.5升之间的为中型摩托车;0.5升以上的为重型摩托车。

  在二战期间,为德军研制和生产摩托车的厂家主要有:宝马(BMW)公司、聪达普 (Zundapp)公司、NSU公司和DKW公司,它们研制和生产的摩托车代表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摩托车技术。

  
  宝马公司生产的主要军用摩托车有宝马R12、R35、R71和R75,除了宝马R35为中型摩托车外,其余均为重型摩托车。宝马R35配备14马力单缸风冷发动机,而其它几种动力都在22~26马力之间,配置双缸风冷发动机,排量0.75升,四速带倒档变速箱。宝马系列摩托车中,以宝马R75最为著名,该车从1940年一直生产到1944年,排量0.746升,采用26马力双缸风冷发动机,四速 (带倒档)变速箱,最大速度可达95千米/小时。前轮为机械刹车,后轮为液压助力刹车,悬挂为伸缩套筒式前叉。武器有时是1挺MG 34机枪(安装在挎斗前方),有时则干脆是在挎斗上搭载1门野战迫击炮。该车在德军中装备有16 000辆之多,它在条件恶劣的北非战场和苏德战场上以良好的可靠性博得了官兵的喜爱。

  1942年10月,德国《德意志车辆》杂志中刊载的聪达普军用摩托的宣传画,图中一辆 KS600正在为前线运送弹药
  KS750重型摩托车
  聪达普公司生产的主要型号为KS600(W)和KS750两种重型摩托(多数带挎斗),KS600从1937年一直生产到1941年,总产量约为18 000辆。该车装备0.597升28马力发动机,四速手动/脚动变速箱,单车重205千克。KS750重型摩托车,是战争中德军使用最广泛的一款摩托车,该车装备26马力顶置气门0.751升双缸风冷发动机,动力经由4速变速箱(带倒档)传递到后轮和挎斗车轮。该车从1941年开始生产,直到1945年纽伦堡的制造厂被盟军摧毁时,总共大约生产了18 500辆。

  聪达普KS750和宝马R75虽然都是由民用摩托车改进而成,但都经过了重新设计,考虑到了它的严酷使用环境和维修保养问题,在发动机底部加装了防撞护板以保护引擎。KS750的输出扭矩大得惊人,能够拖曳相当大的重物,在军队中素有“绿色大象” 之称。和宝马R75一样,KS750也采用轴传动方式,为了越野需要,其挎斗车轮有传动装置,并且设计有倒档、公路档、越野档和可锁定的差速器,可以将动力的70%分配给后轮,30%供给挎斗车轮。后轮和挎斗车轮安装了强有力的液压刹车装置。KS750还采用了举世闻名的聪达普平行四边形前叉,虽然结构复杂给保养带来了困难,但操控性非常出众。根据使用过它们的士兵们反映,聪达普平行四边形前叉比宝马R75使用的伸缩套筒式前叉略胜一筹。

  KS750和R75两种摩托车的大部分零部件具有互换性,这便于战时零部件的后勤保障。两车坚固耐用,从结构上说是得益于车架良好的刚强度,从转向柱到后轴全部是钢管组成的三角形结构,特别是KS750,外露的粗大简洁的车架成了它最显著的外部特征,这种车架结构坚固耐用,便于维护。

  “聪达普”KS750
  德军北非军团配备的KS750摩托部队,车手配发非洲军团特有的遮阳帽
  德国国防军1939年使用的NSU摩托车,二战爆发后则逐渐为“宝马”和“聪达普”取代
  隶属党卫军第一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师的DKW NZ350摩托车,一位宪兵正在给摩托手指示地图
  美军战俘营里,德国战俘正在摆弄同样成为俘虏的DKW350摩托车,一旁的美国大兵则很有修养的静静看着
  与宝马和聪达普公司相比, DKW公司的摩托车产量较少,但DKW生产的NZ350中型摩托车也是二战德军的重要装备。其动力为1台11马力0.346升二冲程风冷发动机,最大速度 90千米/小时。引擎通过一个四速手动变速箱和链条驱动后轮。该车为钢制冲压车架,采用有减震簧的梁式前叉,车重171千克,加挂挎斗后重量为310千克。
  NSU公司的摩托车主要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装备德军,从1940年开始,NSU公司就开始专门为德军生产一种外形古怪的半履带式摩托牵引车(NSU HK-101)。这种车辆前半部分和摩托车别无二致,而后半部分却采用了交错负重轮和履带式行走装置,虽然它的外形不讨人喜欢,但却特别适合越野地形的行军,而且具有比一般摩托车更大的牵引力,德国人甚至在前线用它们来拖曳战斗机!该车一投入使用,立即在苏德前线和北非战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极受欢迎,到战争结束时总计生产了18000辆,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用今天的话来说,德国重型军用摩托车体现了颇为不错的人性化设计:为了照顾寒区驾乘的需要,部分发动机废气可以通过一个选装的锥形排放口喷向驾驶员脚踏板位置,就像专为驾驶员脚部设置的小暖气;另外一根废气导管能为车把提供加热;还有一根特设的加热管从车体右侧将废气引入到挎斗内前部,环绕一周后排出车外,这样,挎斗内的乘员就不会忍受冻脚之苦;油箱的侧面安装了两块塑料护膝,避免了驾驶员膝盖和金属油箱的碰撞。除此以外,德军摩托兵还配备了专用风镜和风衣,这种风衣十分适用,除了采用防水面料,风衣下摆还可以用纽扣扣在腿上,俨然是一件封闭的 “连裤服”,在泥泞环境和阴雨天气时,能保证摩托兵的舒适性。

  “宝马”R12细部,传动轴清晰可见
  宝马R75配备的手部加热管特写,该加热管利用废气加热
  德国陆军装备的军用摩托大多采用德国灰涂装,空军则为黑灰色,非洲军团为沙黄色,在前线使用时会根据需要由官兵自行涂装迷彩,部队番号标志则习惯性的涂在挎斗的正前方。
  二战中,纳粹德军的军用摩托车一直冲锋陷阵在最前方,它们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极大地刺激了苏联军用摩托车的发展。和希特勒一样,斯大林从来没骑过摩托车,但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他已经看到了德军大量装备的摩托车带来的种种优势,他迫切希望为苏军装备这样一种用途广泛的军用摩托,他看中了当时德军的宝马R71,并授意有关部门同德国商谈引进事宜,但当时正忙于入侵波兰的希特勒无暇顾及此事,于是苏联人偷偷地弄到了5辆宝马R71摩托车进行仿制,仿制成功的摩托车叫作M72,这可能是二战中苏德双方唯一使用的非缴获的相同装备。战后,M72的技术被转让给苏联的盟友,中国也获得了此项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长江750军用摩托车,M72以及长江750等摩托车作为宝马R71的继承者持续生产了半个世纪以上,它们忠实地保留了宝马R71的主要特征,今天已经成了兵器收藏者中十分珍贵的收藏品,售价高得惊人。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品牌历史
  宝马汽车公司,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股份公司(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即BMW),

宝马是驰名世界的汽车企业之一,也被认为是高档汽车生产业的先导。宝马公司创建于1916年,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80年来,它由最初的一家飞机引擎生产厂发展成为今天以高级轿车为主导,并生产享誉全球的飞机引擎、越野车和摩托车的企业集团,名列世界汽车公司前20名。宝马也被译为“巴依尔”。 BMW的前身是一家飞机工厂,成立于1916年3月7日,最初以制造流线型的双翼侦察机闻名于世,这家公司的名字叫 BFW(Bayerische FlugZeug-Worke),“巴伐尼亚飞机制造厂”,公司始创人名吉斯坦·奥托(Gustan Otto),其父是鼎鼎大名的四冲程内燃机的发明家。

  吉斯坦在航空的高度成就,使他怀着很大的野心制造汽车,他这一决定,为汽车历史写下了光荣的一页,那就是受到今天万千车迷爱戴的德国BMW车厂了。

  1917年7月20日,吉斯坦·奥托退休后,BFW公司便开始重组,正式名为 BMW(Bayerische Motoren Werke),英文是人们熟识的Bavarian Motor Works,车厂有了两位新老板,第一位是积及“莎柏奴(Jacok Schapiro),另一位是甘美路·卡斯丁哥尼(Camilo Castigloni),两人都是日后BMW车厂发展史举足轻重的人物,积及这位大商家更是当年戴姆勒一奔驰(Daimler-Benz)车厂股东之一。受制的战败国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成为战败国,他们的飞机被“凡尔塞条约”列为“战争武器”禁止生产,而宝马车厂要直到1923年方可生产汽车。

  五年之痒,BMW终于可为将来而努力奋斗了。他们先卖出旧的厂房,然后购入BFW的工厂、存货,把BFW的商标注册,那个原身是BFW的商标沿用至今,最后购入希利奥士(Helios)摩托车厂的制造权,但后来发觉Helios的摩托车一无是处,差点把BMW拖垮,幸而他们在飞机工程的卓越成就,在飞机总工程师菲力土(Max Fritz)的协助下,扭转了劣势,自始带领BMW公司迈向辉煌成就的开始。

  1922年,BMW研制了第一台的摩托车发动机,虽然不被采纳,但已为车厂定下了重要的方向, 之后在纽灵堡(Nuremberg)的Victoria-Worke厂房重新制造了一台气冷500ml的两汽缸摩托车发动机和R32摩托车,正式展开了他们的业务。1923年末,他们特约在慕尼克(Munich)生产摩托车,而挂有BMW商标的R32摩托车则首次在市场中销售。1925年,BMW开始研制汽车,雏型也同时建成,它为日后进军汽车坛打下了基础。这时,老板积及要对BMW未来前途作出一次重要的决定,积及在德国北方的艾逊力 (Eisenach)省Thurngia城市,那里是他的工业王国所在地,其实他早在1899年便生产汽车,名为艾逊力运输工业,最初他们生产的汽车名字叫华特堡(Wartburg),后改名为迪斯(Dixi),当时迪斯的汽车销售欠佳,所以向英国柯士甸(Austin)车厂申请在德国制造7型的权利,1927年正式投入生产,德国制的柯士甸7型改名为Dixi 3/15 DAI(DA即德国版),那款受到德国顾客欢迎的英德混血儿,令车厂转换生机,在这位商家眼中,艾逊力和BMW合并是一次品牌提高的最佳良机,终于于 1928年两家合并了。

  1929年7月,BMW推出首辆汽车,是将年初生产的Dixi 3/15转名来的,但专家不同意DiXi 3/15是BMW第一辆汽车,他们认为303才是真真正正属于BMW的。无轮如何,BMW的3/15一直生产至1932年末,历时近6年。1932年3 月,厂方从DA23/15改良而成的3/2O诞生了,它是配备一台782ml顶汽阀式(由L气缸顶改过来)发动机,新车并用上新的后支架浮动轴悬挂系统, 前后轮距2,115mm。新车开始有自己的个性和方向,制动功率由11增至15kW。1933年,在德国的柏林车展上,BMW展示了他们最新的303型, 它是由工程师费迪拿(Fritz Peidler)协助下完成,车款是从3/20演变过来,配用一台并列6气缸、双化油器,气缸容积1,173ml,制动功率可发出22kW的高性能双门四座位骄车,车头盖占了车身的一半,两边通风隔设计相同,以中线分开,前后轮距2,365mm,车厢空间充足和舒适。303型之后再延伸至 315,319,320及3231型,BMW的创作源泉正在长流不息间。另外,似乎BMW对跑车情有独钟,他们的315型经过改良后,制动功率增至 29kW,外型更像一辆跑车,极速达130km/h,此车还以耗油量低、安全和容易操控而驰名于世。
  1936年,外型和旧款一样,增大了汽缸容积至1911ml的319型面世,功率提高至 40kW,极速也增加至140km/h,压缩比为5.6:1。1937年,人们看见BMW开始制造游客车(Touring Car)市场,也就是今天统称为三厢式四门房车,并获得成功,她是一款4/5门房车,名326型,对象是中上阶层的家庭,326也采用双化油器,功率 37kW,这款车共生产了1万6千辆,在二战前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数字。战前,BMW的生产线是在艾逊力的厂房,而慕尼克是写字楼,只负责设计及机械研究工作。如果说到BMW的宾车鼻祖,要算是315型和319型,BMW车系中的十位数字往往反映其气缸容积,例如315代表1.5升,319则代表1.9升。

  1936年,BMW的4气缸发动机设计全线改为6气缸发动机设计,而采用4气缸发动机的309 型也同时间停产。326型不久成为BMW6气缸房车的主力,那里还包括销量不佳的320型(1937-1938)及321系(1939-1941)。

  二战前最后一款房车是325型和加长版的326系,后者配上一台3.5升发动机,但只制造了 410辆。在二战期间,325型和326型均被纳碎党征用在军事上,而在大战期间,所有民用的汽车都停止生产。但战前令人最回味是327型和328型跑车,最有历史性代表是那辆富有独特跑车风格的319型,此车曾胜出1936年6月在德国纽堡伦举行的大赛,甚至在战后,此车仍生产了好一段日子。

  BMW的成功,327型和328型跑车是功不可没的,两车的车身非常纤幼,双座位设计,是从 319型改良过来,前后轴距仅775kg,最高功率有59kW之多,而极速也高达160km/h,堪称是一辆纯正血统的跑车,也是随时可以下场比赛的一匹宝马。

  1939年的夏天,325型跑车推出市场,使“年青”的宝马更声名大噪,可惜人类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在欧洲大陆正在上演,雄心壮志的宝马在大战前一年成立了科技中心,利用他们在飞机工程学上的优势,准备将此带进汽车工业里,他们正努力扩展在空气动力学(Aerodynamic)上的研究工作,他们跟据Kamm教授的理论发展出一台极为流线型汽车的雏型,事实上,那雏型被世界公认为第一辆真正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汽车设计,令当时BMW汽车设计傲视同群,可是一场无情的战火,什么都被摧毁了。分裂成东西德国1945年,二战结束,德国接受无条件投降,又再加上战败国的身份,土地惨遭分割,分裂成东西德两国,艾逊力士成为东德的一部份,自然是管辖范围;至于在慕尼黑的研究中心,所有设施都遭受盟军炸得支离破碎,这次重创下必须好几年时间才能复原,第二度经历过战争的BMW,但这次的复原期要长达7年之久,方能再次投入生产,其时BMW的生命力仍显得很脆弱。
  战后,荡然无存的西德受到发动战争的惩罚,国民上下努力和沉默地挣扎求存,当时西德的物资严重短缺、汽油短缺,制造摩托车和三轮车是车厂当务之急,它们是符合当代德国国民的低购买力。但人们渴望能再见到BMW的汽车,各方面都努力为BMW再燃亮生命,首先是前BMW工程师在Baden·Baden重建工场振兴BMW的汽车工业,再造328型跑车。另外,奇怪的是,英国人也爱戴328型跑车,他们等不及BMW的复原,对其予以发展。

  1945年,英国重建328型,326型亦得以复苏,同样地奇怪是美国人也很喜爱328型,他们从英国购入发动机,重新设计车身和加大功率至97kW,然后运往美国市场销售。

  BMW在全面复兴前,在1945--1947年期间,曾为一家美国公司做了三年飞机发动机研究和开发工作。1948年,筹集了足够资金,现在可以开始重建一间摩托车工厂了,同时着手开发和研制R51摩托车的工作,在不断的努力下,车厂在短短5年间便生产了10辆摩托车,因此他们可以开始再向汽车之梦狂奔了。
  
1952 年10月,BMW终于再投产汽车,制造的汽车是战前的501系四门房车,沿用那台6汽缸2升发动机,单化油器,功率48kW,至于其他设备则是全新,其性能和耐用性获得一致好评。

  1954年,BMW推出由501型改良的502型四门自车,沿用一台全新V-8汽缸发动机,是车厂战后的一次突破,复原后的宝马立志要在豪华客车和轿跑车和摩托车上创一番事业。BMW振兴工业行动终于又泛起一片曙光来……
  宝马公司目前在13个国家设有子公司和生产厂,国内有10家子公司
现代社会很多人认为拥有了宝马轿车,就相当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BMW也有其他的意义,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