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独一无二V4大魔神 ——雅马哈 VMAX 1700

2013-07-18 作者: 王青 来源:铁骑网志

  导读:1985年面世的YamahaVMAX1200,过了23年才推出第二代作品!绝对是电单车坛的一个传奇,也代表着大部份成熟骑士的一个年代标志,也是一个历史回忆。

  当年的香港电单车传媒更向VMAX冠以「魔神」的称号。VMAX1985-2006日本版马力是98HP。不同年份的加拿大版马力分别是130HP/135HP/138HP。欧洲版则是140HP和145HPfullpower版。后期日本逆输入版也是145HP欧洲fullpower版。第二代VMAX首现于05年东京车展,三年后落实投产的VMAX,保留了90%原著概念精神。第二代VMAX当然比第一代VMAX更利害。虽然同样以水冷V4机器为基,但排气量由1198cc提升至1679cc,压缩比由10.5增至11.3:1,马力激增至200ps,扭力由10.5kg-m提升至17kg-m。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在09年买VMAX1700,车价是港币23万。在2013年买,车价已升到26万。需知道VMAX的转款周期长达二十四年以上,即使今次缩减一半,转款期仍有十二年。VMAX1700面世只有四年,即使在2013年今天买车,仍预计有八年不会转款。没有新款,便不会变旧款。所以VMAX1700的保值能力超级强劲。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今次主角谭生是VMAX的忠实支持者。对以前的VMAX1200,评价是直路狂,弯路亡。攻弯性能不提也罢。今代的VMAX1700,谭生表示进步很大,弯向性能变得更强,性能表现更全面,也很适合日常代步之用。虽然VMAX1700在慢车时容易积聚热量,但对骑士的影响不算大,双脚也没有滚荡感受。只是在慢车平衡时,需要在把手施予多一点力度去维持车身平衡。
001.jpg
  除了落雨之外,谭生每天返工放工都是骑着这台V4魔神。辛苦吗?谭生说不辛苦,极力子也不算重。骑上VMAX1700,只会恨香港路太短。那油费贵吗?预计每公里油费约为HK$1.5。贵不贵,视乎阁下财力而定。有一次老编和一朋友倾车经,他的R35经过改装之后,每次入五百蚊油,只可行70公里。即系每玩完一转车,都要去入油。但他认为冇问题。所以每公里1.5油费,还有谁认为有问题?
002.jpg
  VMAX1700不单只有锻造活塞和铱合金火咀,更配有跃马YZF-R跑车的顶级科技,包括在7,000rpm时启动的YCC-I可变进气技术和YCC-TFly-by-wire电子油门。现代装备更包括油压逆滑式极力子,五前速轴传动,ABS防抱死煞车系统,四出二再出四排气喉,内附EXUP排气回压可变阀门等等。
003.jpg
总结

相比起旧款VMAX1200,新VMAX1700除了马力更强大之外,最重要是操控也有明显提升。弯向表现更好,还有更高调外露的霸气。买这类旗舰级街车,好处系转款转得慢,十年都唔会觉得旧,几时睇都咁有味道,比新款跑车更抵玩。

2013YamahaVMAX规格表

引擎形式四冲水冷DOHC16活瓣65度夹角V4汽缸

缸径x冲程90.0mmx66.0mm

压缩比11.3:1

总排气量1,679cc

最高马力200ps/9,000rpm

最大扭力17.0kg-m/6,500rpm

车架形式钻石型铝合金车架

传动系统湿式多片5前速轴传动

燃油供应电子燃油喷注、YCC-T、YCC-I

前倾角(R)--

拖曳距(T)148mm

前悬挂系统52mm套管油压前叉,氧化钛处理全功能调较、120mm行程

后悬挂系统单筒油压避震、全功能调较、110mm行程

轮胎(前)BridgestoneRadial120/70-R1859V

轮胎(后)BridgestoneRadial200/50-R1876V

前掣动系统320mm菊花形孖碟、Brembo直泵配径向式六活塞制动卡钳

后掣动系统298mm菊花型单碟、Brembo直泵配单活塞制动卡钳

长x阔x高2395x820x1190mm

轴距1700mm

最低离地距140mm

座高775mm

湿重310kg

油缸容量15公升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