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摩托车队震后思延乡的交通主力军

来源:扬州时报        2013-4-26

  4月25日下午,行人通过已抢通的小渔溪塌方路段。新华社发

  乡里来了两名志愿者,急着要去铜头村,他们是来统计各村帐篷欠缺情况的,回去后便于及时调拨。随即,乡干部走出帐篷外,挥一挥手,一辆摩托车停在身旁。10多分钟后,志愿者抵达铜头村。这得益于芦山县思延乡的“摩托车党员突击队”。

  一溜五颜六色的摩托车,惹人注目,车尾插着招展的红旗,这便是思延乡的“摩托车队”。20多名年轻小伙驾驶着它们,飞驶在震后的芦山县思延乡大小村庄,6天了,他们做着他们认为值得做的事情。

  驮着伤员去医院

  几根木棍,一匹油布,搭起了一个帐篷,再挂上乡政府的牌子。这样,芦山县思延乡党委政府就算有了新家。新家的旁边,是“摩托车队”的家,一群小伙子给自己也搭了个窝棚,没活干的时候,就窝在里面休整。

  思延乡党委书记崔夏说,地震造成全乡10人死亡,162人受伤。震后,不断有伤者汇报到乡政府,他们动员了全乡的机动车帮忙运送伤员,但短途艰难,出乡的路被损毁严重,两个小时后,机动车动不了了,也没油可加了,正在着急时,摩托车出现了。

  19岁的王恒,一个帅气的小伙,他便是其中之一。地震当天,王恒骑着自家心爱的摩托“巡查”乡政府所在地的草坪村。他见到不少伤者难以前往县城医院,一声吆喝之下,他带着一群玩伴冲了上去。

  一群摩托车上路了,大路不通,就绕小路,10多岁的小王,终于在王恒的护送下,被划伤的手臂,得到了及时治疗。

  此后的6天里,王恒所在的“摩托车队”逐步壮大,已经发展到了20多人,乡政府感到,这群摩托车成了交通的主力军,专门找来红旗,插在了他们的车尾,告诉村民这支应急车队的特别之处。

  一群年轻的小伙子

  “摩托车队”由一群年轻小伙子组成。车队里,有不少的党员,最大的30多岁。而最可爱的,是一群小伙子,最小的陈俊豪今年才14岁,他本是乡中学初一的学生。19岁的周磊是昨天才匆忙加入的,他本在家帮忙搭帐篷自救,看伙伴们飞驶在村里的身影,他就急了。

  15岁的余坤是个腼腆的孩子,不爱说话,但任劳任怨。每天,他都要往返县城5、6次,或是驮着政府工作人员去联系救灾物资,或是给物资车带路进村。

  20岁的任德文,是车队里技术最好的,他能骑着摩托车原地打转,大伙说他“水平好的不能再好了”。可他也有不愿干的活,那就是将搭建帐篷的油布运到村里。“太重了,5条油布就有100来斤,骑在崎岖的山路上,稍有不慎就容易滑倒。”

  王恒虽14岁就能骑摩托车了,过弯道也能秀些车技。但是,他却害怕周村的路,这段路被大车碾压,水泥路已成了石子路,凹凸不平,极易摔倒,他这种水平想通过,也得半小时以上。

  “他们就像我的孩子”

  “摩托车队”在思延乡留下了极好的口碑,村民评价“平时爱耍的年轻娃们总算出息了”。

  这群年轻人都是自愿加入进来的,虽然他们家里也遭了灾,可大人们见到他们干的事情后,都挺支持的,只是叮嘱一声“注意安全”。

  这群年轻人,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只需头高过摩托车,他们就在村里骑上了摩托车。

  如今,他们的“摩托车队”责任重大。闲时“巡逻”,驱赶受了惊吓的狗;忙时“披星戴月”,或载人或运物资,或充当信使。

  最远,他们跑过宝兴县灵关镇,那是运送救援的志愿者。只是给摩托车加油困难,调拨下来的油先要满足机动车,才能考虑到他们。可他们没有任何怨言,一天20多块钱的油费也是他们自己掏。

  他们,让思延乡党委书记崔夏很感动,也很欣慰。她说,“他们就像我的孩子”,要不是遇上大灾大难,她也舍不得让他们骑着摩托车去辛劳。《华西都市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