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6117
- 帖子
- 1772
- 主题
- 1768
- 精华
- 0
- 积分
- 10194
- 威望
- 3369
- 金钱
- 3439
- 贡献
- 3386
- 在线时间
- 3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7-16
- 最后登录
- 2014-8-6
|
2#
发表于 2013-11-21 15:54
| 只看该作者
★今年会展冷暖谁知
曾记得在第七届重庆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一名业内资深人士,曾以“第三只眼看中国重庆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为题,分四个部份以近三万字的篇幅,谈了他对第七届重庆“国摩展”的看法。在第四部份中,他以《今天的反思为了明天的更好》为内容,在肯定展会还是需要继续举办下去的前提下,从五个方面列举了本届展会存在的不足——一是“作为东道主的重庆,对本届展会宣传力度不够,特别是向外商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在时间上与广交会几乎重叠,导致一些企业无精力顾及重庆展会”、“三是服务不到位,特别是在布展时间上统得太死”等。
第七届到今年第十二届时隔五年之久,重庆对于前面所提之几点不足是否有所改进?
笔者在今年展会撤展的10月20日上午,专门到展会进行了一番打探——广东佛山比亚乔公司:比亚乔集团系欧洲最大摩托车生产企业,比亚乔佛山摩托车有限公司,具有年产摩托车整车50万辆、发动机50万台的生产能力,是中国境内目前最大的使用意大利技术之摩托车企业。比亚乔面向中国的车型,主要是踏板车方面,与很多其他的技术合作、转让不同,佛山比亚乔产品,在意大利技术含量方面是相对较高的。意大利产品一贯高性能的特色,亦可在多款车型中体现。
比亚乔佛山摩托车有限公司历来重视重庆展会,今年虽不象本田那样高调,投入了大笔资金、人力和财力,但是他们的布展,坚持了“低投入、高产出”布展风格,亦不失简洁、大气,完全按照国际意大利比亚乔集团那样的格调布置展厅。
在她看来,与南坪会展相比,这边配套是不完善的,不管是交通、食宿、后勤,都存在严重不足,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太长,加大了参展商的时间成本;今年到展会的专业企业和参展的市民都不多,主要是因为这边交通不便所致。
说起对本届展会印象,一负责本届展会宣传的小姐说:“与上一届相比,本届展馆面积是大了很多,但换了展馆却没有带来良好的参展效果。主要表现在人气太差、参展的商家太少。今年展会各参展企业在品牌宣传上,多是在国III和环保层面,没有新的东西,特别是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如奥普坦斯、宝马、哈雷、速卡迪、标致等国际高端企业都没参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且来的国际品牌中,欧系产品不多,只来了我们一家。”
台州嘉爵摩托车制造有公司:该公司产业涉及摩托车制造、发动机制造、电动自行车制造、塑料注塑、车架焊接、喷涂加工等,具有年产摩托车20万辆、发动机25万台、电动自行车15万辆、车架、塑件30万套的综合生产能力。
对今年重庆“国摩展”,公司给予了足够重视,投入近50万元资金。该公司认为,作为“东道主”,重庆对会的宣传力度不如去年,表现是参展商不多、国外知名品牌来得不多、国外友人及专业人士来得少、参展费用高,交通不便、展会人气不旺。
据该公司展场一负责人称,组委会规定我们在头天下午进场布展,可对于一外地企业,连展馆在什么地方、展馆空间有多高也不清楚,结果原设计的布展图纸及购买的原材料全部作废,给企业带来了人为的时间和材料成本的增加。
另外就是本届来参展的配套企业太少,在摩托车行业中,配套企业是一支很大的力量,作为一主机生厂企业,很想在展会期间,与更多的配套企业接触,所以我们特别将企业的配套、技术方面的负责人,组织到了重庆,希望能有所收获。然而,到展厅一看,我们心都凉了,好多配套企都未参展。如果明年还这么继续办的话,好多外地企业的参展信心就没有了,要不就缩小布展面积,要不就干脆不来了。
烟台昌友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的该公司、主要从事设计、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摩托车维修设备、健身器材专用设备、包装设备、机械自动化设备及相关的配件,系一家只有20多名员工的韩国独资企业,为利用重庆展会平台,扩大企业知名度,公司投入6万元资金,并派来6名员工到重庆。他们认为,这次重庆展会对他们来说收效甚微,因为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没有到会,展会地点离主城区太远,交通不方便,重庆市民进场很困难,整个展会人气不旺,对行业行业发展起着重大作用的配套企业来得太少。
浙江台州黄岩广环工贸有限公司:始创于2003年,集电动二轮车、电动三轮车、摩托车塑件外观研发及车架研发、模具设计制作及高端领域塑件生产的注塑专业企业。至今创有200多万套注塑产品销售业绩。公司已与电动车整车行业众多知名企业配套。
这次该公司第一次参加重庆展会,重庆展并没有给他们留下良好印象,在他们看来,作为全国最大的摩托车博览会名不符实,表现在人气不旺、参展商不多、群众到会不多,专业人士来得更少。既是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但很少看到外国人,配套企业来得更少,作为台州,本有很多配套企业,可是到重庆来参展的只有二、三家。
浙江某电动摩托车生产企业:这是一家不愿意透露公司名称的电动车企业,该企业是比较重视重庆展会的,为此他们带来了30辆车过来参展。他们希望利用好重庆国际性的摩托车博览会平台,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他们看来,重庆对本届展会宣传力度是不够的,他们作为一电动车知名企业,却没有接到重庆组委会参会《邀请函》,还是他们的代理商通知工厂来参展的。
本届展会参展商家不多,人气不够,组委会对参展商服务做得很不到位。他们在展厅布置上就遇到两个让其很纠结的事情,一是在布展时间上,让他们在开展前一天下午才能进场,且晚上八点钟要关门,未完工者又不能加班,从而导致第二天上午已开馆了他们还在布展,令他们十分被动;二是他们事先也不知道展厅高度,结果所设计的布展图纸和购买的原材料全部作废,造成了材料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浪费。
成都超冠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贸易为一体的行业科技领先,专注于蓄电池及电动三轮车生产销售企业。该公司认为,今年重庆展会最大不足,会展连一个开幕式都没有搞,不是说“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吗?不搞开幕式,一个政府官员都不到会,这与摩托车之都的重庆是格格不如的……
外地参展企业如此评价,重庆本土企业呢?
重庆渝安减震器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尊崇“踏实、拼搏、责任”企业精神,并以诚信、共赢、开创经营理念,集摩托车、汽车及发动机、减震器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高科技民营企业集团。
为参加重庆展会,今年他们投入了4万多元资金,亦带来了该公司顺应市场需求所推出的几款新产品。他们亦看到今年来的配套企业不多,据称好多配套企业承受不了高昂的参展费用。再加上新展区交通极不方便,他们工作人员每天到展馆,在路上花费的时间高达几个小时,时间成本太高。他们希望展会一定要越办越好,不能越办越差,这一届参会的人气明显比上一届少。
重庆豪诺三轮摩托车:豪诺三轮摩托车,系集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企业——重庆光宇集团属下的一个强势品牌。
重庆豪诺三轮摩托车,是本届摩托车博览会上仅有的两家三轮摩托车企业之一,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组团重庆展会。为参加展会,企业投入3万多元资金,抽了四名员工,展出了四款新产品,作为一个小企业,能以这么大的付出参展,足以证明对展会是何等的重视。
据该厂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展会不论从参展商人数、一些大企业参展的规模、配套商来的数量、国外知名品牌和外宾到会的情况,都不如去年展会。特别是在三轮摩托车产业发展趋势明显好于两轮摩托车行业的情况下,三轮车企业只有两家参展,三轮车企业之所以无参展热情,主要是三轮车多是一些规模不大的小企业,他们承受不起高额的参展费用。另外,就是展会移到这边后,地方太偏,交通不便,我们从巴南区过来,路上就需几个小时。
不过,他们参展还是有所收获的,会期几天中,都有不少两轮摩托车经销商光顾展厅,有的已与企业达成意向的合作关系。
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二线品牌企业,该公司在本届重庆展会上,除投入70多万元资金外,还特别组织了他们的部份经销商到会。企业认为,办好这个展会,对于企业品牌推广是很有好处的,今天虽看不出有多少回报,但从长远来看参加展会是值得的。
公司在肯定展会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本届展会后一些不足之处,也善意指出:与上届展会相比,来的人太少了,悦来会展中心离主城区太远,交通十分不便。配套企业明显少于往年。在他们看来,在摩托车行业,配套企业发挥作用是很大的,而且占的比重也很大,配套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如何,对一个行业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配套企业大多是实力不强的企业,在昂贵的参展经费下,很多配套企业望而却步。而且从历届展会来看,不管配套企业的展位面积如何,组委会总是将他们安排在最偏位置上,这对他们的展示带来了一定影响,这也是影响配套企业参展积极性的一个原因。
不过他们认为,本届展会较上一届展会有进步的是,这一届展会在一些企业推出的新品中,务实的产品多了,而且好多都是量产车,往届展会推出的新品,好多都是一些概念车。
重庆捷迅机车世界:作为一家专业的机车销售公司,代理了哈雷、宝马、杜卡迪、麦格丽、雅马哈、本田、春风、大地鹰王、大阳、隆鑫、比亚乔、劲隆、嘉爵、爱玛电动车和三轮动车等品牌的销售,在本次展会上带去了七个品牌的机车作为现场销售。
一位现场工作人员如是说:“往年我们都会利用摩托车博览会搞一些现场售车,一个展会至少都有销售出去一百多台机车,而今年,也许是因行业大环境不好的吧,我们在展会期间一共只销售了20多台车,与往年形成了很大反差。
他们认为,今年展会有以下不足:一是展区面积虽比南坪大了很多,可来参加展的单位并不多,由于交通不便,很多重庆市民来不了,我们现场销售摩托车,主要就是面对重庆市民,结果群众出行很不方便,来购车的人自然就不多了;另外就是参展商不多,配套企业不多,新产品今年不多,除了几家大企业,如本田等发布了几款新车外,其余大部份企业多是去年的产品,没有吸引人眼球的产品推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