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向中国梯度转移的锂电市场

来源:互联网
目前,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除了主流镍氢动力电池外,锂离子动力电池受到政策以及市场的追捧,在新能源汽车概念的刺激下,市场对锂离子电池投入加大力度。同时,在清洁性和空气污染方面,锂离子动力电池与燃料电池并没有明显区别。因此,一旦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形成产业化生产,势必对燃料电池形成冲击。

产业向中国转移趋势明显

日前,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直属研究机构——赛迪投资顾问在北京发布的《中国锂离子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下称“白皮书”)显示,2010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到276.1亿元,较2009年增长37.9%。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节能环保事业部总经理吴辉指出,在中国优良的投资环境和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的作用下,未来几年锂离子电池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向我国转移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白皮书”指出,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将加剧,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逐步明显。在此趋势下,各地区将依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实现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差异化发展,重点区域内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整合和重点企业强强联合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目前,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以广东地区为代表的珠三角、以江浙地区为代表的长三角和以京津地区为代表的京津唐地区。但是,由于锂离子电池的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到了锂矿资源,因此江西宜春、四川阿坝、青海和西藏等为代表的锂矿资源丰富地区也纷纷提出了适合于自身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思路。

例如,江西宜春储藏着世界最大的锂云母矿,氧化锂可开采量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依托丰富的锂矿资源,江西宜春提出了“举全市之力,聚全球资源,建设千亿工程,打造亚洲锂都”的重大战略目标。

锂电技术瓶颈仍待突破

目前,全球主要使用的二次电池有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卓越的电化学性能和环保特性,自1992年量产以来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相比其他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优势主要表现在工作电压高、重量轻、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等。

相对于其他二次电池来说,我国的锂离子电池还不成熟,尤其是在动力锂电池方面,还存在若干瓶颈,相对于成熟的镍氢电池而言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模式。如锂离子电池的续航能力较低,在1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有爆炸的危险,锂离子电池单元一致性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同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相关技术还有待改善。

有分析认为,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将大幅提高。续航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同时,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将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锂离子电池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应用领域将从传统的消费电子扩张到电动工具、电动车、新能源汽车和能源存储系统等新兴产业。

三大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

目前,我国已跻身世界锂离子电池三甲。依靠电池材料进口,我国小型单体电池的制造已成熟,但是我国的锂电池产业链不够完善,在上游的锂离子电池材料方面有很多技术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在电池隔膜上,我国基本上依靠从日本、美国、韩国进口,国内仅有少数企业能够进行隔膜的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国内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缺乏竞争优势。除比亚迪外,大部分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与国外企业存在着较大差距,难以达到整车厂商的要求,并且车载动力系统的三大核心部件——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机等基本依靠进口,国内电池组生产企业在这个关键环节上难以与国外企业竞争。

相比之下,我国在电池材料生产这一环节中无论是上游的金属资源,还是各种电池材料均存在着比较优势,并且部分产品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对此,吴辉建议,我国应从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规划锂电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借助资本力量,打造锂离子电池产业投融资平台;推进优势资源聚集,形成专业分工合作的良好局面;提升园区软硬环境,培育企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
星网电动车软件销售热线
TEL:0519-85125169-813      
QQ:1666391371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