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经典英国机车潮 咖啡骑士解读

作者:加仑   新浪车致 2014年03月13日

001.jpg


  黑夹克白军帽,不戴头盔,在点唱机里投下一枚硬币,Ace Café出发,抵达预定地点折返,时速160公里/小时,一首歌的时间跑完全程。这就是传说中60年代Café Racer(发音caff,不是凯费)骑士最经典的一幕场景。当年媒体笔下的疯狂一代、警察眼中的犯罪分子。如今,摩托圈复古潮流中的经典风格。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法国带动世界女性,英国引领全球男性,机车也不例外。那么英国高速公路旁的咖啡小馆是如何成为摩托亚文化中心的?为什么这些只提供简餐的地方成为了摇滚青年和他们女伴的聚集地?Café Racer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有两个东西需要解释,英国的公路系统和的青年文化。

002.jpg


  首先我们要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战争结束万物复苏。这时的英格兰公路上已经是汽车和摩托车川流的景象,小说中马车和“有发动机的自行车”那一页已经翻了过去,汽车和摩托车站在了人们劳动和生活间的必要位置上,也因此,英格兰的公路系统需要扩张来适应新的交通。

  全国工业复苏,公路运输业自然也随着公路的兴建快速生长,于是很简单的,路旁专为卡车司机和摩托车驾驶员服务的咖啡馆、加油站、休息区瞬间遍布,一夜之间便形成了一项行业,旅行者的特别给养地。

003.jpg


  新的公路可以让大城市的货物通过A级公路运往小城,但连接小城的公路却远不如现代化公路那般铺装完善,没有急弯提示、窄路警告,也不会标注哪里会有农民的畜群穿越,所以这里的交通非常缓慢,大多数卡车不超过50公里每小时。走走停停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每次住脚,却都可以找到喝咖啡的地方。

  多年来这些咖啡馆和餐厅都只在白天开门营业,给劳顿的旅途者提供一餐热食或饮料,它们偶尔延长一两个小时的关门时间来接待更多的顾客,但从没成为过社交中心或聚集地,只是很简单的路边休息站而已。

004.jpg


  上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刚刚走出了大萧条,年轻人开始重返工作岗位,手头的资金逐渐充裕,加上战后储量庞大的便宜摩托,结果容易想象。年轻人开始向公路进发。享受阳光享受生活?那太老成了,它们驾驶摩托驶向远方的唯一目的就是发泄那无处释放的青春。在英国早期的非铺装路面上飞驰,骑摩托远行就像是一场冒险。

005.jpg


  工业复苏带动了摩托行业发展,市场上有丰富的品牌和各种各样的车型,摩托车比赛也同时风靡起来。曼岛TT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最刺激摩托车赛事,速度让人着迷,摩托车显然比汽车更容易让人接近,更何况它那份自由的驾驭感。危险是显而易见的 但英国的年轻骑士们不能爱这项运动更多,他们开始崇拜和模仿。战后一代不是听着钢琴声长大的,他们更钟爱刺激的东西,这是那个被称为Jet Age时代突出的特征。

  不过这一切都因为英国与德国的再一次开站戛然而止,二战期间英国政府掌管了摩托车工业的控制权专为战争服务,年轻人不得不收起自己的皮夹克从而换上军队的**。战争结束后,英国用了七八年才回到正轨。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001.jpg


  50年代后英国摩托工业重新复兴,摩托车和年轻人再一次走到了一起。这期间诞生了很多经典的作品,Norton Dominator、BSA Gold Star、Triumph Tiger 110、Velocette Venom。那些飞快的摩托不只在电视上赛场上可以看到,它们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年轻人喜欢将自己化身公路赛手,即使买不起最新的摩托,他们也会把自己的挡泥板拆掉、油箱换掉,至少让它们看起来和曼岛TT或是银石赛道上的赛车一样。

002.jpg


  当然,不可不提的是影视文化在这期间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尤其是那些“非英雄主角”树立起的偶像角色。《飞车党》(The Wild One)中马龙白兰度用反叛形象将皮夹克和白色军帽变成了“酷”的定义,突破固有的束缚成为了战后迷茫的年轻人宣泄情绪的方式。

003.jpg


  这种爆棚的文化一开始并没有找到真正的聚集地,而随公路再次发展咖啡馆则让他们找到了归属,这些Cafe的营业时间一再延长,因为进进出出的年轻骑士们总是源源不断,晚8点以后才是他们外出玩耍的高潮。咖啡馆成为了新文化的社交中心,从一个咖啡馆飙车到一个预定地点再折返回来成为了他们消遣耍酷的固定活动。伦敦的Ace Cafe因为处在文化发源的中心,也无意中变成了朝圣地。

004.jpg


  慢慢的游戏形成了自己的规则,咖啡馆里的点唱机成为了他们竞速的计时器,出发时选一首流行的摇滚歌曲,投下硬币,结束前返回。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需要时速超过160公里每小时(100英里每小时,被称为“The Ton”)的骑行速度,他们也因此得名“Ton-Up Boy”,这种游戏被称作“Record Racing”,他们的坐骑则是Café Racer。

005.jpg


  上世纪中叶的英国,可以达到160公里每小时速度的摩托车普通人是买不起的,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赛车零件改装。好在因为曼岛TT摩托车赛的风靡,这样的零件市场上足够充沛。早期的Café Racer都是英国品牌,Triumph、BSA、AJS、Norton,而它们当时都不是以快著称的,所以为了进入“Ton Up Club”,人们只有自己动手。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001.jpg


  逐渐Café Racer摩托车拥有了自己的标准配置,长条玻璃纤维油箱、后掠(Swept-back)排气、短式分离A把、TT100邓禄普轮胎、大号汽化器、后置脚蹬、赛车座椅等。对于大多数骑士来说,光是拥有Café Racer的外观就足以了。不过从60年代开始,市场发现了他们的需求,于是原厂改装部件也开始供应,从座椅到油箱、抛光铝发动机外壳或是镀铬排气。

002.jpg


  但当时最棒的Café Racer不是某个品牌的作品,而是改装的“混血”之作,包括Triumph Bonneville发动机和Norton车架的组合,被称为“Tirton”;Triumph发动机和BSA车架的组合,“Tribsa”;还有Vincent V-Twin发动机和Norton车架的组合,“Norvin”。它们创造了Café Racer新标杆,英国最好的摩托车发动机和车架的组合。

003.jpg


  无疑Café Racer的生活方式是危险的,追求速度总要付出代价。一方面,愈加拥堵的交通和完善的法规削弱了Café Racer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对于安全的蔑视让Café Racer骑士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统计,1960年就有超过14000名24岁左右的年轻人因此项活动而死亡或受伤。

004.jpg


  Café Racer在媒体笔下变成了Suicide(自杀) Racer,公众某种程度上开始排斥这种文化,更重要的是他们面临着新一代年轻人的“威胁”,因为新生代的所做和所爱完全不同。他们更爱Soul Music,更喜欢Scooter(踏板),他们就是后来树立了英国新潮流风向标的Mod(摩德一族)。

005.jpg


  今天,得益于对复古风潮的追捧,经典的Café Racer文化大有回潮之势,从摩托车产品到流行服饰。不过我们已经不是战后的一代,所以当下的Café Racer潮流与曾经的Café Racer文化,含义大不可同日而语。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006.jpg

007.jpg

008.jpg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006.jpg

007.jpg

008.jpg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006.jpg

007.jpg

008.jpg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006.jpg

007.jpg

008.jpg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006.jpg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