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解除湿地恐惧 雨天安全骑行

时间:2013-12-19 9:17:18 文章来源: moto2s

748.jpg


    无可否认,湿地驾驶摩托车会比干地驾驶较难。有人会说:“噢,下雨天我都不会骑摩托车。”但这种斩脚指避沙虫的做法是消极的行为,我们很难避免在湿地驾驶摩托车的可能。变幻无常的骤雨,建筑地盘出入口洒水,海鲜货车、洗街车、垃圾车在马路上放水等等,都会令我们要强迫地应付湿地驾驶的局面。

要安全地在湿地驾驶,并没有秘密存在。我们现在从路面的解读,驾驶的方法和机车的调较,尝试为大家解除对湿地驾驶的恐惧吧!

初下雨的头一个小时内,路面情况最危险。天气晴朗得越久,初下雨时的情况也越危险。马路上充满各种车辆遗留下来的各种油渍和灰尘。下雨时水份会把这些脏物浮起,形成一层异常滑溜的油膜铺在路面上,此时路面的磨擦力会变得不平均,驾驶时最要留神。如果还未开车,最好考虑其它交通工具。

747.jpg



749.jpg



1.了解路面情况 

当马路上连续被雨水冲刷了一段时间后,油膜慢慢被破坏和流到路旁。这时路面变得比较安全,提供的磨擦力恢复了至干路的一半以上。技术高的“水怪”,照样可以高速驾驶,没有问题。但他们仍会留意路面的情况,例如:金属路面例如猫眼石、坑渠盖、临时铺地用的铁板等等;油漆路面例如路标箭咀、班马线等等。在轮胎经过这些路面时,避免倾斜车身转向或掣动,以免轮胎打滑。

明白到影响路面磨擦力的不同因素,避开危险。

2.了解你的轮胎

不论任何胎厂,都会针对不同用途而设计出不同的轮胎。当中的分别除了尺寸外,还有合成胶质的特性、胎纹、内部结构和扁平率等等。如果以行街用的轮胎,最容易分辨的便是胎纹。

一般来说,轮胎的合成胶质,如果含有硅的成份越高,投入工作的温度便越低,较适合湿地行驶。如果只用肉眼检视,最容易看的便是胎纹。一般来说,性能越低(咬地性能越差,轮胎寿命越高)的轮胎,胎纹都是很多,而且有明显的垂直胎纹;性能越高的轮胎,胎纹会相对地较少,且呈横向放射性设计。

为了确保轮胎的排水能力,留意和保持正常的胎压也十分重要。过低的胎压会有可能令胎纹折叠,减低排水能力。任何道路轮胎,即使是比赛用的水胎排水能力都会有极限,当积水过高或者通过积水时速度过高,轮胎会被积水浮起,出现"水滑"现象。

认识你的轮胎设计和状况,如不合规格请马上更换。

750.jpg



3.柔顺的油门控制

摩托车在湿地上驾驶,柔顺的油门控制十分重要。尤其是扭力超过一定水平,例如超过6kg.m的话,便更加要小心油门的控制。

由于湿地所提供的磨擦力减弱,瞬间猛开油门会令尾轮打滑。在直路上加速还可以应付,但如果在出弯时尾轮打滑,则会造成严重事故。

4.柔顺地操作掣动

湿地的掣动时间比干地长,我们要预留较多的掣动距离,跟车不宜太贴,也不要留待最后一刻才煞车。因为湿地的磨擦系数减低,掣动时会死锁轮胎的机会也相对地增加。

特别在高速时一定要"点刹" 千万不要刹死后轮,虽然很多人以为踩死刹车最安全,其实不然,踩刹车要踩到感觉后轮差不多就要抱死的临界边缘,才是最有效的制动,还有,许多人认为在高速时首先要踩后刹,忽略了前碟刹,这样就错了,其实在高速进行有效制动,前后刹车比例应该是前7后3左右。

我们建议的是,过弯时尽量以身体的帮忙转移重心,减少车身的倾斜度,让轮胎与路面有更多的接触面和较佳的重力分布。在街道上行驶,我们可以尝试打开内弯的大腿,以腰部为中心,上身向内弯倾斜来过弯。但我们不建议过份转移负重在内弯的脚踏上,万一尾轮打滑,正在负重的内弯脚会来不及落脚救车。还有最重要的一项事情,便是预早计划入弯的线位,预留充份的逃生空间,避开突发的障碍物。

在湿地上驾驶摩托车,其实不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你不会乱来,不会信心爆棚,在某程度上来说甚至比干地驾驶更为安全——只要你的轮胎合乎安全规格,只要你知道怎样在湿地上操作,只要你会打醒精神地观察路面情况,预留驾驶空间和掣动距离的话。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