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推行“禁摩”何不在道路以外多想办法

时间:2015-2-12  文章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江 夏

001.jpg


绘图:吴文锋


002.jpg


  “如果三水每条自然村都能建起一个小型医院或卫生站,那么要推广‘限摩’将会容易得多。”在1月底召开的三水区第15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一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在分组讨论时如是说。

  “限禁摩”政策与建立乡村医院,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为何结合在一起就能解决各级主管头痛不已的事情?

  这位人大代表认为,三水作为农村居民占比较大的区,在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工具并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摩托车是许多村民夜间外出的主要工具,尤其是夜间家人生病时,“摩托车更是救命的工具”。因此,如果能在各个自然村都建设起小型医院或卫生站,那么村民夜间出行的需求将会降低,故而“限禁摩”的阻力也便能大大降低。

  关于“限禁摩”政策目前国内已有诸多评议,笔者在此不多做评议,但听完此番话,笔者还是不禁为这位人大代表默默点赞。且不论该名人大代表就“禁摩”所提的建议能否真正解决当下矛盾,但其这种“关联性思维”却的确值得职能部门学习:推行“限禁摩”的办法或许并不就在道路内,而在道路以外。

  2014年9月起,三水在西南城区部分区域执行限摩,并于9月、11月开展摩托车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数百宗“涉摩”交通违法行为,暂扣了一批摩托车辆。结合三水屡次摩托车专项行动执法实际与笔者日常生活观察来看,三水“限禁摩”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究其深层次的原因,除了公交车辆不足、接驳不完善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或许是“限禁摩”政策不仅对部分市民生活短期内造成了不方便,也限制了他们生活中的其他“可能性”。

  这一现象对于三水这类经济后发区域尤为明显。如今,三水人口约为60万,尽管近5年来,汽车保有量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但目前三水汽车保有量仍仅有10万辆左右。此外,三水目前的公交、出租车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意味着,对于众多三水市民来说,摩托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其开展社交、上学、工作、就医、上学等活动的一种“可能性”。

  因此,当摩托车被禁或受到限制后,市民进行各类活动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故而“限禁摩”政策会受到较大的阻力。

  故此,笔者认为,要有效推行“限禁摩”政策,除了加强道路执法外,还需在道路以外想办法。如前文所述,摩托车是当地居民进行社交、上学、工作、就医等活动时的重要交通工具,那么要当摩托车被禁或受到限制后,职能部门也应想办法弥补当地居民开展上述活动同等的“可能性”。例如,完善农村医疗体系,方便村民就医;增加校车覆盖面,方便家长接送学生上下学;完善工业区、办公区周边住房配套等。

  当然,要实现上述目标,并非一朝一夕,也非单个部门能够完成,但是在制定政策时更多地考虑其“关联性”,以此解决看似复杂的民生问题却是每个职能部门时刻考虑的。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