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中国摩托缘何“败走”越南

时间:2016/12/7  文章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再访越南河内市、胡志明市,面对早晚高峰时浩浩荡荡的摩托车长龙,笔者还是惊叹不已。越南,向来被称之为“摩托车王国”。从 1999 年开始,中国摩托车便开始进入越南市场,并一度成为越南摩托车市场的“霸主”。而 2003 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头把交椅被日本摩托车品牌抢去,现在越南市场的中国摩托车正“全面败退”。这究竟是何种原因造成的?中国摩托车企业乃至中国制造企业又该吸取何种教训?

1、从昔日的辉煌到如今的暗淡
001.jpg
浩浩荡荡的越南摩托车长龙

据“越南之声”报道,目前越南各类摩托车保有量超过4500 万辆,相当于每两个越南人就拥有一辆。面对如此强大的越南市场,从 20 世纪初的头几年,中国摩托车企业便踏上了越南这块摩托车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好的投资风水宝地,而日本的铃木、本田、雅马哈则晚于中国摩托车企业进入越南市场。用现在的话来说,中国摩托车企业可谓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当时中国摩托车以比韩国摩托车低 700 美元,比日本摩托车低 1200 ~1500 美元的价格优势成为越南摩托车市场的“霸主”,一时间,隆鑫、力帆、宗申、嘉陵等中国企业生产的摩托车出现在越南的大街小巷,从城市到农村,广受越南消费者欢迎,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了 80%。

可惜好景不长,随后,许多中国企业内部互相压价,恶性竞争,越南客户则趁机挑动价格战,一时间摩托车配件的价格直线下降,由原来的 530 ~ 550 美元/套降到后来的400~450 美元/套,有的公司甚至降到300~350 美元/套,亏本出口不在话下,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市场份额也逐渐开始下跌。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从 2002 年开始,日本本田推出廉价车型,价格降低到以前的一半,从外部原因上又渐渐挤压了中国摩托车的市场份额。截至 2016 年初,在越南中国商会登记的 638 家在越南从事生产贸易的中国企业中,仅有力帆和宗申两家企业涉及摩托车贸易和制造,当下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占的份额已跌落到不足 5%,日本品牌占有量超过 80%,已成越南摩托车市场的主流,中国摩托车企业在越南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2、如今的暗淡,敲响怎样的警钟?
002.jpg
在走访越南河内、胡志明市时也留意到,在这两所越南的代表性城市中,大街小巷上跑的摩托车不是日本本田、铃木就是雅马哈,虽然偶尔能看到几辆中国台湾产的三阳,但没有我们所熟悉的嘉陵、力帆和宗申。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的今不如昔不禁让人深思。

“中国摩托车初来越南之时,凭借低廉的价格,的确是得到了不少越南民众的喜爱,尤其是一些收入水平并不是很高的越南家庭。但是,当时中国摩托车价格虽然只是日本摩托车的 1/3 或者 1/4,可是用着用着便会发现,其寿命也是日本摩托车的 1/3 或者 1/4。日本摩托车可以使用 10年,而中国摩托车三两年就报废了,而且中国摩托车耗油量高,便逐渐不受越南人的喜爱。”华裔陈先生说,“在越南,摩托车还是社会地位与身份的象征,多数人认为,骑日本产品牌摩托车,尽管贵点,但显得十分体面。”

“中国产的摩托车质量不好,往往用两三年就坏了,我们店已经很多年不销售中国品牌的摩托车了。”一名摩托车专卖店的销售人员直言不讳地说,“店里有几款低端的本田摩托车,用的中国产引擎或在中国组装,但由于中国摩托车以往质量差的印象,一般也不推荐顾客购买。现在,日本的本田和雅马哈摩托卖得最好。”

质量问题是越南人反映出的中国摩托车的主要问题,中国摩托车品牌淡出越南带来的教训之一便是,企业要靠实力和产品质量说话。

从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辉煌到暗淡中,可以看到,中国摩托车在越南打开市场的第一步是“价格战”,但后来也败在了“价格战”之中。在谋得一时之利之后,中国摩托车企业在与日本摩托车企业的价格竞争之外,还与自身企业相互竞争,不断下调售价,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研发投入,也导致了制造成本大打折扣。

中国摩托车品牌淡出越南带来的教训之二便是,少打价格战,多注重产品自身的研发,注重提升品牌意识。“中国摩托车从越南败退除了各厂家相互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外,也与走私的组装车价格极为低廉、自毁市场有关。早期进入越南市场的中国产摩托车虽然廉价,但还是赚到了一些钱,可惜的是企业没有在品牌和服务上多投入,最终还是输给日本。”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丁刚表示。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副所长黄世英也有着同样的观点,“包括摩托车在内的中国制造未能在越南市场站住脚,关键在于没有品牌意识和长远观念。”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认为,中国不少企业在东盟投资存在乱象,有的相互恶性竞争、互相压价,结果就是产品和工程质量下降。他说,“现在,越南人宁可买日本高价的摩托车,而不买中国低价的摩托车。这种现象在印尼也有,原来中国的摩托车在印尼经常可以看到,但现在很少能看到。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一定要注意持续性,不能图一时之利。”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