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89
- 帖子
- 1744
- 主题
- 1499
- 精华
- 0
- 积分
- 14208
- 威望
- 4632
- 金钱
- 4702
- 贡献
- 4874
- 在线时间
- 6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6-5
- 最后登录
- 2019-1-21
|
冷眼:监管配件商真能提升整车品质吗
时间:2013-11-29 来源:电动车时代网 作者:胡不归
回顾2013年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整体的竞争环境在这一年进一步加剧,同时,行业集中度也在这种竞争中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品牌格局渐具雏形。但是,随着行业成熟度的增加,电动自行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包括产品质量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品牌规模效应难以形成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更是成为电动自行车行业的一个“顽疾”。
产品质量制约行业发展 政策监管延伸到配件商
电动车行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但近两年的增速出现显著下降,单纯的产能扩张模式已很难适应行业的发展形势。而在制约行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产品质量成为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2013年11月下旬,天津市质监局发布消息,2014年将从六个方面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领域的监督管理,重点治理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据了解,这次实施的六项监管内容中除了对生产许可条件保持情况进行抽查、建立健全产品抽查联动机制、提高技术执法能力和加强行业协作之外,质量监督的范围也被进一步延伸到了零配件企业。要求全面了解零配件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产品质量水平,为零部件产品质量抽查做好基础调研。
另外,配件商领域的改变并不只停留在政策层面,整车企业产品的同质化也直接拉动了配件商领域的自我调整。同样是今年11月下旬,由27家电动车塑件生产企业联合成立了天津静海电动车塑件协会,目的也是为加强合作,提升零配件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速度。不论是政策监管,还是企业的自我调整,目的都是为提升产品品质,增强竞争能力,但这些策略是否能切实改善电动车行业的低值化竞争模式,还需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产品科技含量低 政策影响能力有限
在电动自行车行业,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历来比较突出。随着近年来行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规模企业在这方面的改善非常明显,但由于行业的准入机制不完善,门槛较低,所以行业整体同质化、低附加值的弊病根深蒂固。另外,产品的科技含量整体比较低,市场长期形成的低成本竞争模式也使得企业对成本投入较大的技术创新缺乏热情。而产品技术层面的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开发能力较弱行业现状,又直接导致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不去,低产品附加值也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一直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除了技术因素之外,企业在生产设施、工艺装备、检验设备、原辅材料进厂把关、产品出厂检验、产品标识标注等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高端、轻便的产品难以形成规模。再加上较低的准入门槛,行业内贴牌车、拼装车、超标车、以及仿冒等现象比较普遍,这些因素也使得行业一直难以形成产品竞争的差异化。
从以上这些实际因素来看,产品质量的提升需要整个产业层面的共同推动,政策监管和配件商的自我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电动车整车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需要企业自身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能力。另外,仅靠政策监管产生的能量毕竟是有限的,要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优化企业竞争环境和提升盈利能力等,也必须要从整个产业层面着眼,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电动自行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