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4
- 帖子
- 8768
- 主题
- 6467
- 精华
- 3
- 积分
- 205482
- 威望
- 67773
- 金钱
- 67813
- 贡献
- 69896
- 在线时间
- 37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3-29
- 最后登录
- 2024-9-13
|
3#
发表于 2012-9-15 09:03
| 只看该作者
越南河内,摩托车是市民的必备交通工具。
“隐形术”实属迫不得已
要让市场抛弃前嫌,只能选择一条“去中国化”道路
无论是越南市场由整车销售转身为配件供应,还是泰国市场从“宗申”到“RYUKA”的品牌重建,宗申目前的生存策略,可用魔术中的“隐形术”来比拟。
在中国国内摩托车市场早已大名鼎鼎,也曾在东南亚市场占领大片河山的宗申,为何要夹着尾巴玩起“隐形术”?话,还要从头说起。
宗申销售给比亚乔的发动机每台为151美金,参照它的售价,蒋世光测算出比亚乔的利润率在30%以上。但为它提供最主要配件的宗申越南公司,2011年销售收入2.5亿元,利润为3000万元,利润率仅为12%。
“微笑曲线”理论认为,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为研发和销售,专事制造环节的配套企业不仅获利水平低,还面临着被取代的风险。换言之,没有终端品牌,不仅赚不到更多利润,而且还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样,在泰国,宗申放弃了此前在该国市场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国品牌,转为以一个在拼写上显得更为国际化的“RYUKA”品牌重新面世。
“不是我们愿意舍弃宗申这个品牌,而是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已经沦为劣质低价的代名词,”丛华说,宗申玩“隐形术”,实属迫不得已。
丛华介绍,2000年,越南市场的中国摩托车有几十个品牌,为了争夺市场,重庆摩企开始了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的恶性竞争,偷工减料的劣质摩托车应运而生。低劣的产品质量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骆大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作为中国摩托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本田摩托经销商曾恐吓消费者:不要命就去买中国摩托。
丛华说,中国摩托成为劣质低价的代名词,要让市场抛弃前嫌,宗申只能选择一条迫不得已的“去中国化”道路。
期待“现形”,
苦修内功
宗申低调的“潜伏”,并不能消弭其重塑品牌的“野心”
据悉,2005年,宗申一改此前的出口贸易模式,以折合人民币每亩12万元的价格,在越南迷玲县光明工业区购得20亩土地,建立厂房,以生产摩托车配件的方式,向越南市场问路。
和力帆不同,宗申在越南的工厂至今没有生产一台有任何品牌的摩托车整车。“经验表明,贸然推出品牌是要冒风险的,况且品牌的推广费用也大得惊人,”丛华这样解释。
以为比亚乔生产配件的方式“潜伏”,并不能消弭丛华的品牌“野心”。据国际权威的资产评估机构调查估计,品牌可以使企业的年营业收入增加2—4倍。
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品牌现身?丛华认为,宗申在越南业务最好的办法,就是像吉利收购沃尔沃一样,在海外制造业资产价格低的时候,由宗申集团在欧美收购一家著名摩托车企业,再以这家欧美摩托车企业名义,收购宗申在越南的资产,从而让越南工厂在人财物都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向越南市场推出欧美品牌摩托车。
和完全没有品牌的丛华一样,在泰国已创建RYUKA品牌的骆大发,同样心存烦恼。他说,这个泰国市场的中低端品牌,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的高收益。“如果收购一家欧美著名品牌来开发东南亚市场,品牌的溢价收益肯定要大得多”。
虽然同样主张以著名品牌收购的方式来直接切入高端市场,但骆大发还有自己的“小算盘”。他认为,东盟目前包括越南和泰国在内已经有6个国家实现了零关税,考虑到越南工厂既有的技术优势和产能水平,与其去推出品牌摩托车整车,不如专业制造发动机,供应整个东南亚市场。而泰国作为东南亚地区的较发达国家,产品美誉度较高,在泰国生产的产品对于整个东南亚市场有较强辐射力,推出品牌产品的任务,应该由泰国公司承担。越南工厂为泰国工厂做配套,泰国工厂作为生产基地,进而向整个东南亚市场供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