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鸽兰得电动车倒闭 欠百万老板跑路

来源:电动车商情网           2013-3-26

  据电动车商情网了解,江苏是我国的电动车制造业的重镇,无锡和常州两地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常州的电动车行业发展较早,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电动车生产基地之一。但是从2007年开始,这个看来有着强劲发展势头、巨大市场潜力的电动车制造业,在常州却开始出现企业倒闭的苗头。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动车行业在常州将开始进行洗牌,不少电动车生产企业倒闭将防不胜防。

  而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当常州电动车产业进入不无惨烈的洗牌阵痛期时,无锡的电动车产业则已经先行完成了洗牌,从“蚂蚁唱歌”平稳过渡到了“大象跳舞”的时代 ,从而进入了行业高速发展期。

  常州:阵痛中的洗牌有点惨烈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常州有4家规模不小的电动车生产工厂集中关门,老板“人间蒸发”。这种井喷式的倒闭,让很多人不得不冷静下来,重新审视常州电动车行业目前面临的困局和瓶颈,并且思考定位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倒闭符合市场规律,常州电动车行业已进入优胜劣汰的转折期,一轮残酷但同时也很必要的行业洗牌正在进行中。

  “鸽兰得”老板跑路企业人去楼空

  去年末,常州佳兰特通用设备有限公司门口,十几家供货商将厂门围住,追问工人们老板的下落,工人们同样惊诧不已。

  这家公司生产“鸽兰得”电动自行车。对常州人来说,“鸽兰得”是一个很有口碑的电动车牌子,虽然比不过洪都、速派奇、尼科尼亚等,可在街面上的“能见度”也不低。该企业老板的“消失”,着实让电动车行业的经营者们感到意外。

  该企业在网站上宣传称,该企业创办于十多年前,目前固定资产2000余万,达到年生产能力50万辆电动自行车的规模,并开始对微型电动汽车也有些涉足。

  3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常州新北区工业园的“鸽兰得”电动车厂时,法院的封存字条显示着这家企业已经到了被法院冻结、清算的地步。不过,厂区里一块巨大的红色背景的宣传牌:“鸽兰得电动车走向世界”,似乎还意犹未尽地想要表达着当初的雄心。

 记者注意到,这家企业的工厂规模只能算是中型,一栋6层生产大楼比较显眼,还隐约透着昔日的辉煌,但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其余几栋小厂房,则被分隔成几块,出租给不同的小厂。当时主要的生产车间也都被法院贴上了封条,上面显示日期是“2013年1月6日”。车间里面也是空荡荡的,过道上堆满了还没来得及生产的电动车架、车壳、仪表盘等零部件。

  工厂的门卫告诉记者,这些零部件还值些钱,所以被法院贴上了封条,不准他人随意搬动。在过道南端还有一间仓库,大门紧锁,旁边两扇铝合金玻璃窗上也贴着法院的封条。门卫感叹着说,公司账上一分钱也没有了,就剩下一些废品和展厅的几辆电动车,这些剩下的资产最多卖十万块钱。

      变卖厂房欠工人上百万元

  门卫名叫陈洪香,盐城人,佳兰特倒闭了,老板、老板娘不见了,但她还“坚守”岗位。“里面还有几家小厂租着房子,他们聘我继续在这看大门。”陈洪香苦笑,她来常州已经9年了,一直在佳兰特打工,见证了工厂从兴旺走到衰败。“我来时厂里只有2排车间,都是平房,不久便造起6层大楼,可没想到,才几年光景,老板跑了,厂也没了!”

  佳兰特老板叫黄解洪,老板娘叫高兰珍,两人都是常州市新北区人,45岁上下。在陈洪香眼里,老板和老板娘都是很好的人,“这两年厂里效益不好,工人从上百个减到二十几个,每个工人一天也只干2个多小时的活,可老板却没少给钱!他们还都借钱给我们发工资!如果不是这次实在撑不下去,他们肯定不会跑!”

  回忆五六年前,那时候电动车产品供不应求,天天有经销商来厂里,等在车间门口抢货。“工人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人,光生产线就有4条。因为车间不够用,老板还去外面租了一间厂房呢!”陈洪香描述着当年佳兰特的辉煌。

  “从3年前开始,厂里效益开始走下坡路,产量明显减少,再后来还关了2条生产线。那期间,大家都心慌慌的,有人传言老板夫妻俩在外面欠了上千万债务,银行贷款也没办下来,资金链要断了”,陈洪香回忆,大约到去年12月中旬,老板夫妻两人就没到厂里露过面。大家起初都被蒙在鼓里,后来上门要债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才知道老板和老板娘早已跑路。“有天晚上,还有一群人开了卡车来厂里搬东西,其中一人手里拿着老板的欠条,我也没法拦。”后来查下来,大家才知道,早在2012年11月份,高兰珍和黄解洪便将厂房变卖了,老板他们大约是在12月27日下午把家里的东西都搬完后,就消失了。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常先生用“反作用”来形容电动车产业的“怪象”,所以在经过市场调查后,他果断收手,老老实实地继续着他的车辆配件生产老本行。
三大劣势成常州电动车产业“硬伤”

  今年年初,常州电动车协会专门发布了《常州电动车现状》一文,以此希望行业内企业能有所感悟。谢文伟坦言,近两年来,受市场竞争激烈、生产成本上升、劳动力用工紧张等因素影响,部分加工装配型企业,规模偏小,没有品牌效应,缺乏竞争力,停产和关闭企业较多。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自制能力,成为常州电动车产业长足发展的第一道瓶颈”,谢文伟告诉记者,电动自行车整车企业80多家,其中生产能力在20万辆以上的企业只有3家(速派奇、洪都、绿能),生产能力10万-20万辆的企业3家(奥斯、贝斯特、宇峰),生产能力5万-10万辆的企业10多家,其余大多数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根本无力进行产品开发,主要零部件均从市场购得,完全靠装配为主,产品质量很难保证,产品的竞争力更无从谈起。

  “由于电动自行车市场产能明显过剩,引发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市场价格不升反降,加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企业一直维持在盈亏边缘。”谢文伟告诉记者这样几个数字:简易车单车毛利50元左右,豪华车毛利不足100元,“生产能力超10万辆的企业生产正常,均能保持盈利状态;生产能力5万-10万辆的10多家企业生产基本正常,保持微利状态;微小企业很难盈利,绝大部分家庭作坊企业出现亏损。”

  谢文伟说,“第三则是由于电动自行车准入门槛低,投资很少,资金存量更少,大多数微小企业均为租用厂房,可供抵押资产很少,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

  而唐爱国则认为,生产成本在不断增加,导致整车利润骤减,在这种情况下,大企业唯有不惜成本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扩大销量来稳定原有的市场份额。但一些小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加上产品质量不高,被逐渐淘汰。一些电动车小厂,为了拉低自身产品价格,与大企业抗衡,抢占市场份额,选用劣质零部件,导致产品质量不行,同时也没有良好的售后服务,这是倒闭的主要因素。加上一些企业主急于扩张,不考虑自身技术实力和市场环境,盲目开发研制其他电动产品,比如电动汽车,导致摊子铺得太大,后期资金跟不上出现漏洞。

  唐爱国觉得,目前整个电动车行业在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产品之前,还是应该对电动车本身做精做细,比如电池自动省电功能、 续航能力等,从而提供产品整体质量。并且市场推广、售后服务也是重头。

  常先生告诉记者,他为多家电动车厂配套生产车架,了解到这一行业中存在着一些“硬伤”。首先,为了应对价格战,小厂在元件采购上就出现了“折扣”,例如以次充好。这种说法,得到了谢文伟的证实。电动车行业假冒伪劣猖獗,电动车塑件更为甚。由于塑件外形极易模仿,再加上我国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保护法律的漏洞,致使电动车塑件模仿者肆无忌惮。

  出路在哪?必须进行行业规范

  为何电动车行业会出现这样多的问题?常州市电动车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文伟说,根源还在于没有规范。只有行业规范以后,才能形成真正的实力企业,使企业健康发展。谢文伟表示,“常州曾是自行车的四大产业基地,然而,自行车市场的死亡,根源就是行业门槛太低了。而像摩托车,因为它有强硬的入行门槛,也有专门的国家产品标准体系,市场才不至于混沌。如果电动车行业再不进行行业规范,就会重蹈自行车行业的覆辙。”

  谢文伟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电动车整车行业在行业准入、国家标准体系、市场监管等层面存在诸多问题,希望通过行业呼吁,媒体呼吁,尽快制定出电动车的市场准入制度,以及电动车新的国家标准体系,并在市场监管层面进行加强,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对行业进行规范,从而使企业进入健康发展的渠道。

  据了解,目前,常州电动车协会已经在推广“带牌销售”的电动车管理模式,市场销售的电动车,必须是进入到车辆信息目录的车辆,不达标准的电动车不予销售和上牌。谢文伟说,“这将是我们从源头上对电动车企业进行约束的一种努力吧!”

 而常州经贸委经济运行处的工作人员对常州5家电动车企业接连倒闭的现象并不担忧。“这是市场调节中自然形成的优胜劣汰!”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据唐爱国介绍,从1995年清华大学研制的第一台轻型电动车出世开始,由于可持续发展、环保等理念开始传播,电动车辆环保、低能耗适应了这种趋势,电动车产业被看作是一个真正的朝阳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不少人投身电动车的研究和生产。而通过近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以北京新日、浙江绿源等一大批具有实力和规模的电动车生产厂家,更形成了江苏无锡锡山、常州,浙江,天津三大产业集聚区。

  记者了解到,常州曾是全国的自行车生产基地,有着良好的自行车生产基础,鼎盛时自行车生产企业超过100多家,由于自行车行业市场疲软,出现低价恶性竞争,使许多生产自行车的企业,在电动自行车行业寻求发展方向,使得电动自行车零部件的协作配套体系趋于完善。

  据常州电动车协会的资料显示,常州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势头较强,生产已形成相当规模,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成为全国电动自行车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年产各种电动自行车150万辆,从业人员10万多人。

  唐爱国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始,电动车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产业规模和产销量每年均保持50%以上的增长,特别是2005、2006两年间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井喷时期,至2006年底全国电动车保有量已达5600万辆。整个电动车行业对2007年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以常州为例,短短一两年时间,常州的电动车整车厂便壮大到200余家。但这些工厂实力参差不齐,大部分是小作坊,一条生产线,20多个工人。

  “正当整个行业的仁人志士对行业发展自信满怀时,2007年中国电动车市场却突遭当头一棒,令整个行业大为失望”,唐爱国告诉记者。这个“当头一棒”就是当时不少城市出台了“禁、限电动车” 的政策,例如珠海禁止电动自行车的主要理由是,电动自行车速度快存在安全隐患、占挤道路、影响交通。全国不少大中城市都在跟进,有禁有限有放,令很多厂家如坐针毡,不少企业开始停产或者转产。当时,常州有116家整车制造厂,其中处于停产状态的19家,半停产状态的32家。

  “这才是倒闭潮最初的潮头”,谢文伟坦言,从2007年至2009年开始显现,再加上这两年疲软的宏观经济大环境,到了2012年,不少小厂已经无力抵抗,企业倒闭现象也增多,进而开始集中爆发。

  记者注意到,在这种局面下,各地的电动车协会都曾发布类似的预警信息,例如,《中国电动车市场2007年上半年怎么了?》的一份报告中,就专门发布了警示:电动车行业从2003年至2006年的高速发展,整个行业的生产规模快速扩大,其他行业如家电、摩托车、自行车等新介入者开始生产,制造电动车的整车厂增多,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加剧。生产规模易于放大,但市场销售难于开拓,企业应快速调整过高预期的心态,根据市场特点和企业的自身情况,快速反应,制定适合当前市场特点和企业特性的战略和战术,抢占市场的先机。

  “可是,当时经济呈现出大牛市,大家都认为,市场还会像几年前一样,出现30%、40%的增速,可实际上只有7%左右,但电动车生产企业被表象所迷糊了,他们看到的仍旧是广阔的市场,他们抢占市场的方式,从无锡到天津,电动车整车制造厂都在忙于圈地,建厂房,购设备,招兵买马,然而,市场很快就给他们‘板脸’,他们没有迎来销售高潮,却陷入了冷市。几乎没有好好反思,不少企业又开始了最原始的‘价格战’,并且一直打到了现在”,谢文龙加重语气,突出了“价格战”三字,显然,他对于企业间开展白刃战,绝对是不认同的。

  价格恶性竞争自己把自己“做死”

  在电动车卖得最俏的2005年,从事20多年自行车配件生产的常先生也曾动过做电动车生意的念头。

  “电动车和自行车的生产还不一样,自行车组装的元件太多,一套套程序下来,人工都要花费很多。而电动车不一样,配件只分几大块,车轮、电机、电池、外壳等,不少电动车生产厂家只要将电动车的各个配件组装下,就能出去卖了”,那时候,常先生和家人商量,自己有设备,有工人,完全可以专做电动车生意。

  事实上,在常先生周边,也有不少自行车生产厂家这么做了。“将那些组装起来的电动车推向市场并不困难,至少在周边乡镇的销售不成问题,在农村地区,不少人家中有两三辆电动车,尤其是在乡镇的打工者,1500至2000元左右的一辆电动车,确实很实惠”,常先生说。

  常先生坦言,在跟同行们交流时,他发现电动车生意好做,然而利润却并不是很高,“一辆车,扣除成本、人工之后,只有一两百元的利润。也就是说,一辆车也就只有5%左右的利润,这个利润率显然是很低的。但还是有不少投资者涌进来,做电动车,大家都觉得电动车产业的前景是不错的,有着大量的市场需求,即使是利润薄一点,但就算薄利多销,也还是有利可图”。

  将电动车的售价提高,不就能提升利润?常先生却告诉记者现状是,购买电动车的人群,大多是普通工薪阶层,他们对一辆电动车的心理价位也只有在3000元左右。整个电动车市场的售价就都定位最高限额3500元左右,如果是大品牌的电动车,可以卖到这个价钱,一般的小厂家,定价高了,谁会来买车?“市场定价太高,就会将你的份额送给其他的竞争对手!”

  “电动车消费市场是巨大的,同类型的生产企业的大量出现,大家没有从产品质量和产品分类上来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而是大家呼啦啦打起了价格战,将市场做坏了!利润上不来,影响着生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类似于鸽兰得倒闭的状况,并不反常”,常先生表示。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据悉,老板跑路前,工人已经有两个月没领到工资。新北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佳兰特门口贴的告知单显示,佳兰特总计欠27名工人601570元工资,合同解除补偿金426850元,合计1028420元。

  陈洪香的弟弟陈洪华是佳兰特的车间主任,在厂里工作了十几年。老板夫妻俩跑路后,他也失业了,劳动仲裁下来,老板共欠了他12万,包括工资、补偿等,现在一分钱也没拿到。陈洪华告诉记者,在欠工人工资的同时,高兰珍和黄解洪还欠了两千余万的借款和货款,例如电机货款就有30多万。

  而工人王勇,除了被拖欠了工资,他还将28万元的买房款也搭了进去。之前,他一直住在老板所有的一栋房子里。“有一天老板娘跟我说资金紧张,要把房子卖给我,总计56万元,先付一半,等到另一半钱到位后,再进行过户。”可如今,那房子变成了“新北区薛家镇人民政府”。王勇很懊恼,“我在厂里工作了9年多,都有感情了,我哪里能想到他会跑呢?”

  优胜劣汰?电动车企业接连倒闭

  在与佳兰特相隔不远的龙江中路上,也有一家电动车整车厂,名叫江苏速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它在去年年底倒闭,企业的老板也“人间蒸发”。

 记者来到速力厂,只见一座4层大楼已经搬空,玻璃大门上锁着一条铁链。该厂生产车间在大楼后面,面积大约上千平方米,几名工人正在忙着敲墙装修。一名年纪稍大的工人说,原来的电动车厂已经倒闭了,厂房被重新出租,做机械零件加工。随后,记者又来到大楼边上的采购部和副经理室内,里面也是空空如也。

  接着,记者又前往位于新冶路上的常州伟天恒业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奥斯贝尔),这是一家曾经在当地颇为有名的企业。但如今的情况和前两家差不多,也是人去楼空。一个个车间被分别租了出去,有零件加工作坊,也有木材加工作坊。只有看到大门口那残缺不全的厂名,人们还能记得,这里原本该是一家电动车整车生产企业。

  据常州一家电机供货商介绍,近几年,常州有五家电动车整车厂的老板跑路,分别是常州伟天恒业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奥斯贝尔)、江苏速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速力)、常州世纪凌鹰车业有限公司(晨鸟)、常州佳兰特通用设备有限公司(鸽兰得)、常州瑞德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明爵)。跑路的时间分别为2011年11月、2012年10月、2012年11月、2012年12月、2013年1月。

  此前,有媒体将此现象称之为常州电动车企业的“倒闭潮”,占常州整车企业数量的1/10,不过,常州市电动车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文伟却否认了这一观点。“常州具有资质,上一定规模的电动车整车企业是80多家,那些组装类型的小厂更是没法统计,至少有百来家,这5家企业的倒闭,在这么大的基数中,显然不能用‘倒闭潮’来概括。”他甚至表示,“同样作为电动车生产基地的天津、无锡、浙江,那里倒闭的企业数量更多。”

  对于常州5家企业的倒闭,谢文伟认为,除了佳兰特的败落,让他感到很吃惊外,其他几家的命运,与市场“优胜劣汰”的推手并没有太多关系。而在业内,持这种说法的企业老总并不在少数。

 据悉,在业内看来,黄解洪是很认真的老板,很有想法,他投入巨资进行新品研发,并开始对电动汽车也投入研发,试图寻找企业转型之路。但因为资金链的断裂,导致出现了如今的局面。而有的企业负责人沉迷赌博,将工厂全盘输光。

  他更愿意认为,这些企业的倒闭,更多的是昭示了电动车企业开始进入了“优胜劣汰的转折期”。“从2012年开始,电动车整车行业已经到了亏损的边缘,行业将开始进行洗牌,不少电动车生产企业倒闭将防不胜防。”

      产能过剩,竞争加剧

  电动车产业紧急刹车

    江苏绿能电动车企业常务副总,同时也是一名电动车行业的资深人士,唐爱国告诉记者,常州是全国主要的电动车生产基地之一,其行业内倒闭潮符合正常的市场发展规律,优胜劣汰。这种洗牌重组不仅在常州有,全国范围也是,并将持续2到3年时间。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