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渝企海外淘金30年 嘉陵摩托打响第一枪

时间:2012-9-28  文章来源: 华龙网—重庆日报 作者:吴刚

001.jpg


  工人在嘉陵巴西工厂组装摩托

002.jpg


  一名肯尼亚人在选购力帆摩托

  启蒙时代

  “海外淘金”谁是第一家?

  1982年嘉陵摩托靠转口贸易打响第一枪

  重庆是个码头城市,在对外开放上,一直得风气之先,淘金海外,是重庆企业的多年梦想。

  机会在改革开放后悄然来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部分省市开始向日本和欧美市场出口农产品,以此来获取进口机电设备所急需的外汇。

  但重庆最早出口的商品不是农产品,而是摩托车。

  1982年春季广交会上,嘉陵“CJ50”型摩托车,被香港转口贸易商相中,成为重庆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

  事实上,在嘉陵通过转口贸易率先走出去之前,重庆还没有任何形式的对外经贸合作。

  直到1983年,被列为计划单列市的重庆获得自营外贸权后,格局逐步得到改变。1984年,重庆开始承接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等对外业务,1985年,重庆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庆铃汽车股份公司。

  在获得宝贵的出口“入门券”后,嘉陵乘势而上,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商业模式的优化来维持并扩大海外市场销量。

  1992年,嘉陵在美国成立了合资企业,负责对中南美各国的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与此同时,嘉陵在阿根廷、哥伦比亚、多米尼加等国帮助客户建立了多条散件生产线;1997年,嘉陵在印尼建立摩托车装配线,负责组装散件和销售;1998年,嘉陵在香港成立公司,负责收集市场信息、引进先进技术、扩大产品销售;2007年12月,嘉陵巴西10万辆摩托车产能投产。

  这种先卖产品后扎根当地市场的做法,对今天走出去的重庆企业依然有范本意义。

  目前,嘉陵已经培育起了东南亚、中东、南美和非洲四大主要市场,摩托车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品种达30余个,在全世界拥有国际代理商、经销商300多家,建立了2000多个专卖店和维修站。

  在原嘉陵集团总裁郝振堃看来,海外征战30年,嘉陵已经完成由国际贸易销售向境外驻点销售、由单纯的产品出口到海外落地建厂资本输出两次模式转换,为建立“全球嘉陵”创造了条件。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003.jpg


美国工人在组装美心门



  发展时代

  “抱团出海”谁是第一军团?

  上世纪90年代重庆摩帮称霸东南亚

  不过,嘉陵摩托当年的“振臂一呼”,并没有“应者云集”。

  《重庆外贸志》显示,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重庆的对外经贸往来都停留在引进技术和资本、输出劳务和承接海外工程上,真正到海外卖产品或者投资建厂的重庆企业,寥寥无几。

  1999年,一场由国家外经贸部组织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动员,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外经贸部要求各地既要发展进出口贸易,也要到国外投资办厂。同年,我市组织力帆、宗申等企业考察东南亚。

  前有嘉陵出口的成功经验,后有政府的政策推动,走出去热情被首先点燃的,是此次出国考察的重庆摩帮。

  从1999年开始,重庆摩帮大举进军越南市场,并以此挺进东南亚。半年内,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占有量从10%升至90%,而早先进入越南市场的日系摩托从90%的市场份额缩至10%。

  2001年,重庆所产摩托每出口10辆,就有7辆会到越南。2002年,重庆出口摩托车及零部件约4亿美元,占重庆市外贸出口总额的1/3强。

  继嘉陵之后,重庆摩帮走出去的代表是力帆。从1999年到2000年,力帆在越南市场的销售额分别高达5300万美金和6000万美金,其收益曾占集团整体收益的60%到70%,力帆摩托车一度占据越南摩托车市场35%。

  力帆泰国总经理吴培源这样描述越南市场的盛况:经销商排队交钱,财务人员数钱数到手发软。

  2003年,为发展民族工业,越南大幅提高进口商品关税。为稳住市场份额,宗申旋即在越南建立发动机厂,力帆带领国内配套企业在越南建立力帆工业园。自此,重庆摩帮完成了由产品出口到海外直接投资的跨越。

  据商务部《200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截至2004年底,重庆市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列全国第10位,西部第1位,重庆民营企业力帆集团、宗申集团双双进入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20强,其中力帆集团还进入2004年度境外企业跨国公司30强名单。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由摩帮掀起的重庆企业走出去高潮,在2003年后跌入“冰窟”。

  由于日系摩托反扑、国内市场禁摩、出口退税率降低,为了保住市场份额,重庆摩帮在东南亚先是打价格战,后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偷工减料,最终沦为“劣质低价”的代名词。

  2004年,重庆出口摩托车整车出口销售额比上一年下降了24.9%,摩托车零件出口销售额下降了57.2%。东南亚从重庆摩帮的“创业天堂”逆转为“失乐园”。

  市外经委相关人士介绍,受摩帮东南亚市场挫败影响,2004年后的几年,重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放缓。

  数据显示,2004年,重庆外贸进出口同比增幅为48.65%,2005年跌至11.29%,2007年反弹至35.97%,但到2009年,外贸出口由增转减,跌幅19.04%,其中出口跌幅达25.2%。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004.jpg


重钢驻澳大利亚办公室所在地



  黄金时代

  “海外抄底”谁是真的英雄?

  2007年后渝企加速走出去步伐,将打造千亿海外产值

  机遇不会抛弃有准备的人,从2007年开始,重庆企业迎来了新一轮走出去的黄金期。

  这一年,针对“314部署”,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要求重庆积极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黄奇帆市长指出,建设开放高地,是重庆发展的杀手锏。当年召开的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作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决定。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主要依靠两条路径,一是“引进来”,二是“走出去”。在国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国际贸易壁垒越来越高的情势下,“走出去”意义尤其重大。

  为鼓励企业走出去,重庆连续举办渝洽会,邀请海内外客商参展;邀请世界500强企业,成立市长经济顾问团,定期召开年会,为重庆企业走出去寻找市场与合作伙伴;设立走出去基金,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而在随后的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掀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让整个欧美陷入沉重的债务危机,一大批企业需要变卖资产来偿还债务。

  政策驱动加上“海外捡漏”,一大批重庆企业展开行动。

  2008年,四联集团收购了霍尼韦尔位于加拿大的蓝宝石工厂;2009年8月,天龙房地产投资新西兰房地产,成为重庆企业投资新西兰的代表;2010年初,粮食集团着手在巴西建设300万亩大豆基地。

  2010年9月,由重钢和重庆对外经贸集团成立重庆矿投公司,在澳大利亚收购矿山;2010年10月——2011年6月,轻纺集团并购全球汽车密封条领军企业——德国萨固密集团……

  截至2012年8月,重庆市累计批准境外投资企业(机构)284家,总投资逾40亿美元。

  一幅重庆企业重新布局五大洲、抢占市场高地和资源高地的地图,正在加紧绘制。市外经贸委主任王毅透露,重庆力争“十二五”期间对外投资总额达到300亿美元,建成5个境外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8个境外战略资源基地,形成1000亿元境外产值。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005.jpg


四联加拿大蓝宝石公司员工在工作



  相关新闻

  走出去收获金钱、市场、技术、资源

  走出国门的重庆企业,或获取先进技术,或抢占国际市场,或形成品牌全球协同。

  轻纺集团董事长杨林算了一笔账:从成本来看,轻纺集团付出的成本是6400万欧元的直接对价和承担7400万欧元债务,两项总和不到1.4亿欧元。

  而在收益上,除了获得萨固密集团数亿欧元的资产外,轻纺集团还获得了81项专利,6项全球同行业领先的技术,9个国家的12家工厂、58条生产线,以及奔驰、大众、宝马等6家整车厂的市场。

  这笔买卖,为轻纺集团创造出惊人的效益。仅2011年,萨固密就实现销售收入3.9亿欧元。预计2012年,萨固密集团可实现销售收入4.3亿欧元,比2011年增长10%。

  依靠“走出去”赚得现金、技术、市场和品牌收益的,不仅仅是轻纺集团。

  目前,依托于“五国九地”跨国研发平台,长安已经开发出多款车型,畅销国内外市场;博赛矿业已经获得了2亿吨资源,占据全球40%的耐火铝矾土市场,掌握了全球市场话语权;四联集团实现华丽转身,从最上游的原材料切入到LED产业的核心部位,形成了百亿元产值的LED产业链;机电集团并购的英国精密技术集团,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2313万英镑,较2010年翻一番,实现利润152万英镑,是2010年的5倍。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006.jpg


停泊在国际航线码头上的民生公司集装箱轮船



  重庆企业走出去大事记

  1982年

  嘉陵“CJ50”型摩托车,被香港转口贸易商相中,成为重庆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

  1983年

  重庆被列为经济计划单列市,同时获得自营外贸权。重庆确定了首批5家国有专业外贸公司承担了进出口任务。

  1984年

  重庆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工作正式开展,当年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合同8个,合同额1302万美元,实现营业额105万美元,派出劳务人员410人次。

  1985年

  重庆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重庆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中外合作服务性企业——重庆宾馆新楼饭店正式成立。

  这一年,重庆市外贸出口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

  1998年

  重庆力帆进出口公司成为重庆首家获得外贸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

  1999年

  “嘉陵”牌摩托车、“建设”牌摩托车被列为第一批外经贸部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标。

  2003年

  “海扶聚焦刀”出口日本,这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又一次成功走向国际市场。

  重庆对外建设总公司成功中标苏丹阿特—哈亚—苏丹港道路工程项目,该工程全长150公里,合同金额5030万美元。

  2004年

  重庆宗申集团与全球最为知名的摩托车制造企业——美国哈雷·戴维森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

  2005年

  中冶赛迪公司取得合同金额1亿美元的巴西高炉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以及合同金额为1268万美元的马来西亚30万吨高速线(棒)材生产线设备项目。系重庆市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对外设计咨询项目。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007.jpg


轻纺收购的德国萨固密工厂



  2006年

  重庆长安民生物流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融资1.3亿港元。这是重庆现有外商投资企业首次在境外上市。

  商务部授予重庆市为全国汽车出口基地之一,重庆长安和力帆集团等5家企业进入全国160家整车和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名单。

  重庆华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青蒿素类抗疟药品被商务部批准列入援外供药。

  中石化四川维尼纶厂获得反倾销胜诉。

  2007年

  重庆市黔江区中塘乡仰头山“高山娃娃”蔬菜基地,成为重庆第一个直通港澳蔬菜基地。

  重庆对外建设总公司成功中标我国援建约旦巴卡医院项目,合同总金额7000余万人民币,系重庆市企业这几年取得的最大规模的对外援助项目。

  2009年

  长安马来西亚公司在吉隆坡推出CM8和CV6两款经济型轿车,标志着重庆长安汽车正式进入马来西亚市场。

  2010年

  重钢和外经贸集团联合收购澳大利亚铁矿;粮食集团投资巴西建设300万亩优质大豆基地;机电集团收购英国精密技术集团六家子公司股权。外派劳务列入市政府“民心工程”。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