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2016 PGO G-MAX150 与时并进

时间:2016-1-27  文章来源: iBike

001.jpg
  PGO G-MAX 150首现于2004年,当年新车融合了跑车很多优点,提高了小绵羊操控标准。G-MAx 150的神髓是对向四活塞卡钳,高刚性车架和中置六连杆尾悬挂系统,直至现在仍然属于高级规格。当然时代不断进步,G-Max 150也有不断更新设备配套,包括优化中置避震的连杆设计、改用水冷机器和电子燃油喷注、加大制动碟等等,让新一代车迷可以继续享受售价相宜但操控性能都超班的PGO产品。
002.jpg
  G-Max 150最重要的改动是引擎。以前是油冷机器,现在G-MAX 150已升级为水冷机器,并采用四阀门设计,马力由以前11ps暴增至16.5ps,扭力也同步提升!水冷G-Max 150的操控快感直线上升,油门响应性和动态反应都更爽快。虽然水冷机器的重量便无可避免地增加,空车重由以前的124kg增加至138kg,但仍属轻盈级别。为了应付增加的动力,尾制动碟直径由200mm增大至220mm。
  
  VORTEX水冷引擎 - 全新 VORTEX 4V 水冷引擎,运用 PGO 引以为傲的涡旋式冷却科技VORTEX Cooling Technology,不仅能大幅提升引擎降温效率,长时间更确保高速运转耐久犀利,并创造出同级车最强性能。搭配最先进的NASA喷射引擎科技,配置世界大厂 Bosch 新一代的喷射系统及高雾化喷嘴,让行驶中的油气混合更均匀、燃烧更加完全,有效的控制引擎温度。
003.jpg
  双环抱式笼型金刚车架 - 单看下图,还以为是街车的车架。G-Max 150进化版的双环抱式强化车身结构、使用重车级方型钢管、鱼鳞焊接技术、三角TRUSS,架构成拥有绝佳动态表现的重车级车架及悬吊系统,并通过ARTC 汽车级悬吊耐久测试,造就最强悍的G-MAX金刚车架。仅这个车架都值回票价。
004.jpg
  六连杆中置氮气避震 - 进化版的中置式六连杆后轮悬吊系统,增加过弯时的稳定性,在最小的避震行程内达成最大的轮轴位移量,达到重车一样的效果,将前后轮的承受重量置放于中央,加强操控的动态平衡感。相比起常见的车尾有两支直筒避震设定,G-Max 150打高几班波!连杆式避震利用杠杆原理,缩短避震行程来增强尾担的稳定性,所以高性能的电单车全部采用类似设计。
005.jpg
  进化版G-Max 150优化了中置避震的连杆设计,进一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操控性。避震表现硬朗,充满跑车味道。传统双筒避震的最大分别,在于弯中开油时尾担的稳定程度增强了不少。在负载乘客或穿越不平路面时,G-MAX的反应也比传统绵羊有更佳的表现。
006.jpg
  PGO也提供内建无线胎压侦测器TPMS -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车主只需购买感应器和胎压侦测器便有进一步保障。在轮圈气嘴上装上压力感测器 ,感测器以微波无线传输方式,将轮胎压力与轮胎温度发送给车内之控制器接收,并显示于仪表内,相当方便。150级绵羊可拥有行政轿车级数的设备,而且更是原厂设备,抵赞!
007.jpg
  G-Max 150一向以卓越的操控性能,在同级对手当中称雄。进化版无论是马力、制动力和操控性都有所提升,令驾驶乐趣更高。但凡事有得必有失,G-Max 150的皇牌设备中置连赶尾避震,令座位偏高。短小身型的骑士坐上车,会需要时间适应。想落脚容易一点,便要坐前少少。但坐前一点会减少驾驶空间。若要保持宽敞的驾驶空间而坐后一点,落脚便要就一就。另一方面,高刚性车架也不设地台置物空间,油缸容量也由8.5升缩小至7升。论实用性和亲和力,G-max 150不及采用平地台和双筒尾避震的低座绵羊。
008.jpg
  掣动力之强,也是G-MAX 150另一项可圈可点的项目。一般绵羊由于引擎放在车尾,所以掣动力以尾掣动为主,头掣动即使采用碟煞,在高速时仍不能单独使用。G-Max的头尾掣动都很强,尤其是头掣动,手指轻扣,车速马上拖慢。即使采用防滑座垫,第一次掣动时上身仍然被强大的惯性力推前。虽然只是150级别,但起油反应和0-40km/h的加速表现仍然强劲,灯口或出弯表现令人感到相当过瘾。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