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压弯技巧篇(转贴)

1.什么叫压弯
快速通过弯道的时候
为了克服离心力
越野车手和公路赛车手
都要掌握一套专业的入弯和出弯技术
举例说吧
左转弯通常双手要左拉右推
可是快速左转的时候却需要左推右拉
掌握了压弯的技巧
即使驾驶普通车
也能找到一些运动的乐趣

[关于过弯的要点(新手必读,老手收益)过弯方式资料转述自重车地平线
1.过弯方式标准过湾姿势转弯的重点 1进弯前决定出进弯速度(适时的减速)
2决定出进弯路线(标准是外内外,在连续弯路时有可能是外内内)
3在弯中保持等速前进
4看到出弯路线时,再做出加速动作切记
1不要再进入弯道前做无谓的加速(因为太高速进弯,您势必急减速甚至在弯中减速,此时车身处
于不安定状况,容易转倒)
2在弯中保持等速前进,目光放在出弯点,不要使用离合器及煞车,利用油门及倾角调整弯中速度
及路线,因为使用离合器会使车辆失去前进力矩容易失控,使用煞车也易因轮胎死锁而出意外
3看见出弯点时切勿急催油门,应顺顺加速以免因急加速使车身改变倾角而改变行进路线
2.弯中如遇状况处理方式及安全距离的设定目光放在3~4秒处,双手实握车把手偶们的反射动
作,会害偶们各位有没有注意到,偶们在紧急状况时的第一反应,便是拉煞车,口素放油门的动作
导至,同时加油及煞车,接下来便因减速不够,煞车抓的更紧,此时车辆重心更为前移(因为前轮
减速后轮加速),在下来偶门的反应便是踩后煞车噜(因为停不住,虽然您或许想修正倾角,但是
因为车辆重心前移,倾角调整变得更困难及缓慢),然后大伙便知道下场噜这些状况最重要地
方,就是紧急,也就是没有让你有时间思考的状况,既然无法思考, 所以我们便要了解,我们的
反射动作是什么,不要因反射动作害了自己相信大家应该都看过有人在红绿灯前滑倒吧(不
论脚踏车还是小棉羊甚至是重车) 大部份会跌倒的原因都是因为前方突然冲出行人或车辆
吧,问题是他的速度并不须要这么急煞车,但为什么还是煞过头,就是因为反射动作,眼睛告诉
你要撞到了,肾上腺线素释放,全身肌肉绷紧,所以手便紧握(人一紧张的直觉反应)此时您的手
若是放在煞车拉杆上(不论一支还是四支),那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安驾教练希望我们养成习惯,
除非是要动作,否则不要将手放在煞车或离合器拉杆上,因为如果状况是能让您思考后在处
理动作的状况,就不是紧急状况噜而习惯是慢慢养成滴,若一两天便会的话,便不是习惯嘞而
且若目光真的是放在前方3~4秒处,当发生紧急状况时,到状况点的时间,足以让您放油门在拉
煞车,会没时间便是在目光的交点仅有1~2秒的时间,这样当然无法处理,就算是手放在煞车拉
杆上,相信时间还是不够,所以说前方状况不明的情形下,目光又无法放到3~4秒处,此时不是将
手放在煞车上准备煞车,而是车辆减速让目光可以落到3~4秒处这是要你安全驾驶,不是要你
极限驾驶,极限驾驶请移至赛道,不要在大马路上开玩笑所以说噜,大伙在享受高速过弯的快感同时,莫忘安全驾驶的重点便能快快
乐乐出门 ,平平安安的回家所以说,随时眼光保持在3~4秒处,也就不必担心有无时间反应了
其实跟车队出游最担心就是眼光会放近各位有无注意到我们在跟队时非常容易眼光是跟
着前车因为注意前车的动作而跟着做动作对我们来讲比较轻松但是不同的时间点,路况也
就不同,因为这不是赛道随时会有变动状况若跟着前车动作第一会失神,第二眼光必定放近,
第三大家就知道反应时间便不足尤其是车辆众多时,每部车的距离变的更近那危险也就更
高了我就常看到车队出游,自己人撞在一起好几次所以说既使是车队出游,个人行驶方式务
必还是要跟单车行驶相同像上次大***时,大伙上莫内聊天回程时我一直叮着JJ的车,要进
一个弯道我完全没注意当JJ消失在我眼前我才注意到前方是L型小湾进湾前我的速度是120
公里我第一个直觉就是进不去,但是前方缓冲距离实在好短我用尽前煞车维持车辆正立不
转弯此时对向出现小发财,我看的到他的表情我只能求他尽快闪,我快到双黄线时时速约60~70
, 已经看得到出弯点了(不过头也快转成九十度)我直接放松煞车压弯紧贴着双黄线过去
过弯后我只觉得突然好冷喔一直想差一点就冲到发财车下了一路骑回台北我速度一直不敢
加快也才想起安驾教练所说的眼光放远的意义因为我们是人不是机器,不可能完全copy别
人的动作现在我与车队骑车,都是走自己眼光选择的线不敢在叮着前车了我运气好,没出事
就已经吓到,各位大大务必记取教训了解安全驾驶的重点至于路线选择原则上还是不要骑
到道路边线因为边在线都会有碎石及沙土左弯时车道右边必定有很多砂石,因为汽车轮胎
会将砂石往右边送右弯则想反,所以许多日本教学光盘都提到左弯时不要太靠右边右弯相
反,但我们有时为了提早看到出弯点左弯时就会向右靠其实挺危险滴反正大家骑车主要是
出游,不要太勉强自己,若觉得跟不上就不该想要追上前车反正一定会有人停下来,就算没人
停下来
扫描二维码关注e摩微信公众号

返回列表